三星高处不胜寒(一)
详细内容
要成为全球最耀眼的品牌,绝不仅仅是新技术、酷炫产品和强大的营销就够了,三星究竟还缺了什么?
63岁的李健熙最近挺闹心。
对于消费电子企业来说,第四季度本应是一年之中最忙的时候。但身为三星集团的第二代掌门人,此时的李健熙却不得不面对三星目前正陷入的重重困境――业绩下滑、涉嫌操控价格、贿赂丑闻曝光以及对于公司治理缺陷的质疑。
事实上,眼下的三星正在“巅峰时刻”,公司在韩国的股票目前已接近历史高点。2004年,三星营收为560亿美元,获利却高达100亿美元,甚至超过东芝、松下、索尼等日本十大电子企业的获利总和。就在今年7月,在国际知名品牌顾问公司Interbrand及《商业周刊》公布的2005全球品牌价值调查中,三星挤下索尼,蹿升到第20名,而索尼则跌落到第28名,三星因此被冠名为“大赢家(bigWinner)”。
三星在亚洲金融危机后的迅速崛起一度让世界惊叹,也因此被很多中国企业视为偶像并大力推崇。然而在高速扩张的背后,一些问题似乎“淹没”于让人炫目的产品和优良业绩中而被忽视。但一旦它们浮出水面,就是大麻烦到来了。
操控价格遭重罚
在美国,一股强烈的“反三星”情绪正迅速形成并肆意蔓延着。
10月13日,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三星与竞争对手联合操控价格的丑闻终于有了定论。三星公司宣布承认美国政府的指控,并同意支付3亿美元的罚款,这也是美国历史上金额第二高的反垄断罚款。此外,三星公司的7名员工还将面临刑事诉讼。
三星电子(SamsungElectronicsCo.Ltd.)是在美国为期3年的联邦调查中第三家认罪的大型晶片生产商。此前德国的英飞凌科技公司和同为韩国公司的海力士公司均已认罪。今年早些时候,三星的头号竞争者、韩国的海力士公司承认操纵价格并为此支付了1.85亿美元的罚款;去年9月,德国芯片制造商英飞凌也同意支付1.6亿美元的罚款。而同涉此案的美国最大的存储芯片生产厂商美光科技公司因在调查的早期阶段就同意与政府合作,并提供了对其他三家公司不利的证据,预计将被免予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