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医学论文>关于建立北京市重症医学专业质量管理和临床风险信息系统的思考和

关于建立北京市重症医学专业质量管理和临床风险信息系统的思考和

详细内容

随着北京作为我国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并逐步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整体要求和部署、北京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城市卫生公共事件的不断出现,以及各种交通、地质和灾害天气不断发生的现状,迫切要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提高整体信息管理水平,提高医疗预警和危机评估手段和处置能力。重症医学科作为临床医学中发展最快的一门新学科,在维护首都卫生安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处理重大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着越来越为重要的作用。

1建立重症医学质控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和社会效益目前,重症医学专业发展非常迅速,各种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应用于临床,明显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改善了临床预后。但在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面临各种医疗管理风险:如各种设备、技术,在重症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由此也会增加操作技术风险和院内感染风险;各种危重患者,包括突发卫生事件中的病患,首当其冲会在重症医学科进行救治,临床风险极高。这些都使得重症医学对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对动态、实时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于卫生行政部门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反应能力和资源配置情况了解的精准程度提出更高要求。医疗风险管理和控制包括对风险的识别、分析、处理、反馈和后效评价。为此,北京市卫生局已经建立了针对重症医学专业进行质量管理的机构-北京市重症医学质控中心,来负责全市范围的重症医学医疗质量和医疗风险管理工作,这是对临床风险进行有效发现、管理和控制的重要决策。

但为了更加有效地提高质量管理的水平和信息化管理程度,有必要尽快建立起一个较完善、科学、可操作性较强的北京市三级医院重症医学科实时、动态质量管理和临床风险预警信息系统,以适应北京市城市发展和卫生服务发展的需要,并为政府部门进行相关决策时提供及时、可靠信息资源和科学决策依据。研究表明,北京市每年都会有越来越多的危重患者在各级医院的重症医学科进行救治,同时,各种公共卫生事件也频繁发生。除了令人记忆犹新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甲型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流行爆发外,还有各种院内感染爆发,各种工业群死群伤事件和重大交通事故意外等。据统计,仅2006年北京市发生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就达73起,这其中很多患者是被送往各医院重症医学科或重症监护室(ICU)进行救治的,从而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并为政府部门分忧。但也因为北京市尚未建立起高效运行的信息平台系统,预警系统不到位,有时会延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最佳时机,为社会和患者家庭造成损害和负担。如果能够建立起一整套针对北京市、三级医院重症医学专业的实时、动态质量管理和临床风险预警信息系统,就将能够使政府卫生管理部门实时、动态掌握北京市重症医学专业的医疗资源配置和运行情况,更好地优化这些医疗资源,这将对于北京市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准、人民健康水平,甚至是国民经济发展都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2目前国内外重症医学质控管理进展在国外,信息化管理系统非常完善,应用于国民生活各个方面,在医疗领域,除了各个医院内部进行计算机联网信息化管理,达到医疗信息共享的目的外,也在医院间也进行信息沟通。比如,美国的移植器官捐助分配系统,可以将全国的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例资料汇总,如有可移植器官,将会在最短时间,将器官的配型信息与资料库中患者进行比对,并考虑交通、医院能力等综合信息,确定被捐助患者和手术医院,使得患者得到最快和最优的治疗。在发达国家,一般都具备较完备的公共卫生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在医疗质量管理、医疗资源使用和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方面发挥重要和积极的作用。在我国,由于信息技术的的快速发展,行政管理信息化已成为可能,并随着信息化需要的增加而快速发展。比如,目前,我国城市交通信息管理系统就已经比较完备。而在医疗卫生系统,由于卫生事业发展在全国各地的不均衡性,尚未建立起可操作性较好的区域性医院信息管理和临床风险预警系统。北京等大城市的电子病历信息系统,目前也仅用于医嘱录入,检查结果的调用,门诊、住院费用结算等方面。(本论文由上海论文网://shlunwen. 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联系我们的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