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英语教学论文>大学公共英语口语教学的原则与策略研究(一)

大学公共英语口语教学的原则与策略研究(一)

详细内容

摘要:随着社会对新型人才英语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要求的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成为考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公共英语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学生缺乏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因此,探索公共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尤其要讲究策略。本文分析了大学公共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大学公共英语口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关键词:大学公共英语口语原则策略

一、大学公共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中国加入WTO及申奥成功,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在我国日益深入和发展,代写论文 英语交际能力越来越凸现其重要性。我国对具有较强外语交际能力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较好的口语能力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个优势。社会的发展要求外语教学界重视培养具有较强外语交际能力的学生。在我国,普通学生从中学就开始学习英语,但是绝大部分普通大学毕业生还是无法用英语进行交际,更不用说流利的交际了。
为此,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就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尽管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经过多年摸索和改革,成绩斐然,然而
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在大学公共英语口语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笔者作为一名大学公共英语口语授课教师,对学生在公共英语口语课上的一些问题做出了以下总结:
(一)不敢开口说英语,对说英语存在心理上的障碍。很多学生对开口讲英语总有一种惧怕心理,怕出错,怕受老师责备,怕被同学耻笑。这种恐惧心理常导致学生在口语表达时显得焦虑和紧张,影响他们正常的思维和顺利的表达。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害臊心理。有一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导致他们羞于在别人面前说英语;有些性格较外向的学生觉得说英语很别扭,害怕招致别人的笑话,羞于开口;有的学生刚刚学英语,怕自己的发音不准,又容易说出一些中国式的英语,更加不好意思在课堂上讲英语。
(2)自卑心理。许多学生在大学以前都很少说英语,对他们来说,英语是一种陌生的语言,代写毕业论文 这使得一些学生觉得自己不是学英语的料,产生一种自卑心理,因而不敢开口说英语。所以有些学生选择了保持沉默。
(二)有话说不出。目前高校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普遍较低。由于大学生都是从中学高考上来的,中学阶段的英语课主要是英语语法课,学生在课堂上基本没有口语练习,因此,当这些学生升入高校后,其英语口语水平可想而知;自从大学四、六级等级考试推行以来,一些学校把四、六级通过率作为衡量一所学校英语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所以许多学生将重点转向笔试英语,只是争取通过等级考试,忽视了口语能力的培养;在英语口语的言语环境方面,英语口语环境除课堂之外,其他使用英语口语的环境很少,这种状况也是导致目前高校学生的英语日语水平普遍较低的原因之一。因此,学生往往想说而不知该怎么说,对日常会话和口头表达的基本句型不熟练,加之词汇量有限,致使他们不能用较规范的英语正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很多学生都反映,虽然自己有很多想法,但在表述时不知如何才能用英语将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所以有时一两句话后就不知怎么说了。
(三)课堂气氛不活跃。由于存在以上两个问题再加上口
语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学生之间不熟悉,互相之间的交流合作不是很积极,这使得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
二、大学公共英语口语教学的基本原则: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意指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局面。口语课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与学生是否明确他们各自在口语课上的作用。代写硕士论文 传统教学决定了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现代教学法专家则认为,教师的作用毫无疑问是重要的,但是教师不应是课堂的中心,真正的主宰、真正的核心应该是学生,他们应当是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最积极、最主动的参与者。Earl Stevick(1989)强调:“至关重要的是把‘学习原则’(从学生的角度看教学)放在‘教学原则’之前。”学生成为课堂中心的关键在于教师。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基础上,教师的角色定位为课堂学习的组织设计者、课堂活动的指导协作者、学生学习的评判诊断者和自主学习的启发帮助者。他应当把学生带进英语学习之门,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合适的教材,只能是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文本,而口语课能否上得成功,上得有声有色,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就要看教师如何引导、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与其他课程不同,在口语课上教师尤其要善于引导学生和设计活动,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开口机会,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三、大学公共英语口语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鼓励性策略。斯金纳的行为方法论认为:语言是人们总行为中最基本的一部分,有效的语言行为是对刺激(周围事态)产生反应的结果。倘若反应得到强化,它便形成,即产生条件反射。斯金纳认为,语言行为与其它行为一样是受结果制约的。这种结果表现在课堂上便是老师的赞许、鼓励或否定。当某一行为产生好的结果时,它便存留下来并得到强化和运用;反之,结果若是惩罚性的或完全缺少鼓励,它便受到削弱,最终消失。因此学生所需要的是老师的鼓励,形成良好的心理刺激,使学生能越来越大胆地说英语。而打击,讽刺甚至一个不耐烦的表情都会使学生自卑、丧失自信心而对学习产生恐惧。因此作为英语口语老师,我一直采取鼓励性的策略。
(1)适当容忍错误。口语课的主要任务目标是指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语言活动,学会使用目标语表达思想,实现交际。为此,教师应该注重的是学生语言使用能力的培养,而非语法知识的积累。也就是说,口语课上,语言表达的流利性是第一位的,准确性是第二位的。只要学生能使用目标语清楚地表达思想,实现交际,任务就算完成了。
对于学生在口语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慎重对待。在进行机械半机械的口语练习中,可以让同学相互纠正,这样既可以使犯错者注意到自己的错误,也可以培养纠错者的语感和兴趣。但是,学生在自由表达思想时,不宜过多纠正。否则,会给他们心理上带来压力,他们会因怕犯错误而不敢开口,不再开口。为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教师应注重学生们信息交流与传递的质量,而不是遇错必纠。
当然,纠错也是必要的,纠错的目的是使学生们不再重犯同一错误。纠错时也要有所选择,除非那些会引起误解或顽固性错误要加以纠正外,对一般性的语法错误则可忽略不计。代写医学论文在纠错过程中,也要讲求方式方法,一要分清哪些错误适于在小组内部纠正,哪些错误适于在全班纠正;二要做到纠错应在活动结束之后进行,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因此教师必须考虑是否必须即时纠正口语错误、何时纠正口语错误以及用何种方式纠正口语错误的问题。
(2)帮助学生消除恐惧心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个别提问太多,势必增加学生的思想负担,使他们一个个提心吊胆,穷于应付作答,影响他们主动开口的情绪。故此,最好少做些提问,多以小组为单位来展开口语活动,每次上课,教师可先利用几分钟时间就所设置的语境,启发引导学生说出与其有关的词词组和一些固定的表达方法,并写在黑板上,此时学生会很乐意与教师配合,并跃跃欲试,继而分小组进行讨论题目,要求学生各抒己见,尽情发挥,然后各组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最后再由教师或口语较好的学生做总评。
总之,教师应采用激发、鼓励性原则,使学生上课时不再感到紧张不安,让他们的情绪慢慢的放松下来,从而使他们获得开口说英语的勇气。事实上,如果学生的口头表达欲望被激活,上口语课时,他们就不会再感到烦躁紧张,相反还会感到轻松自如;他们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在交流中说错了什么而感到压力,反而会因为自己的错误暴露出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纠正,而感到受益很多。我们要努力使自己的学生从“要我用英语交流”的状态转变为“我要用英语交流”的状态。
(二)关于课堂活动设计的策略。课堂活动的设计应遵循系统性、时尚性、常识性、趣味性、多样性、交际性和可操作性。
(1)系统性。口语教学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教学要注意循序渐进,分阶段开展教学。口语能力的提高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易事,必须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分段进行。口语教学的系统性还具体表现为训练应由浅入深,代写职称论文从简单、容易到复杂、困难,既要有语言形式的操练,更要有素质能力的培养。如,教学过程可采取第一阶段以看图说话为主,第二阶段进行话题讨论,第三阶段开展辩论活动等形式。
(2)时尚性、常识性、趣味性、多样性。口语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如何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并促使学生自然地将课堂教学延续到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