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英语教学论文>如何正确处理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一)

如何正确处理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一)

详细内容

内容摘要 :在新课表指导下,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处理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关系。

关键词: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

新课标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学习是基础。自主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理念,更是一种学习方法和态度。它既要求 学生主动的学习,又鼓励学生有独到的见解,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并要求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面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察角度和解读方式。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创造条件使课堂成为展现个性和发挥创造力的天地。作为教师要认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养成在学习上有主见,不人云亦云的习惯。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被认为是教育的四大支柱,其中的学会共同生活,实质上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对于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新课标积极提倡合作学习的方式,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能自主学习又能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就成为许多教师较为头痛的一件事。
首先,初中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3岁至16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思路很容易被人影响。如果在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讨论就不太适合。因为经过激烈的讨论,虽然最终达成了统一。但是很有可能会把一些有创造性的观点抛弃。久而久之 ,会给学生造成误导,认为掌握在多数人手中的就是真理,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其次,如果一味的采取合作讨论的方法,会让许多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因为面对一个难题,必须凝神静思,甚至是冥思苦想,直至思考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这样才会有最深刻的印象,才能培养探索精神。而小组合作使得组内成员有可能失去这种探索的机会。学生的层次不同,那些反应快的学生总是先把看法说出来,使得稍稍迟钝的同学只有“恍然大悟”的份了。 这就等于剥夺了一些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机会。
第三,课堂讨论有时为许多懒惰的学生提供了避难所。他不用冥思苦想,因为同组人早就为他准备好了答案。长此以往,不免会让这部分学生养成投机取巧,坐享其成的不良习惯。
第四,就我县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学校班级人数都很多,而对于人数较多的班级来说,这种学习方式不好管理,容易失控。甚至一些控制力差的同学很可能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使课堂时常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降低了学习效率。
针对以上弊端,我在课堂上采用了一些对策,尽量做到“鱼”和“熊掌”兼得。
1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让每一个学生有充分的准备,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以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苏轼是诗文书画无所不能的全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星。我认为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苏轼的生平和人格魅力。所以在介绍作者这个环节,我布置了预习作业:查阅有关苏轼的资料并写出周记《我所了解的苏轼》,这样就使得课堂交流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互通有无,气氛热烈,效果较好。
2在一些不需要深入探索的教学中,可以更多的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反之则不宜多用。因为使用任何教法和学法都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课堂上不能只追求热闹的形式,有时寂静的课堂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3讨论问题时,最容易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所以我通常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任何人不能交头接耳,且需将疑惑和想法简单记下来,然后在组内进行较少时间的交流。这样学生既能进行独立思考,又能在次基础上听取同学的想法互为补充。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很多时候,是不能直接进入合作学习阶段的。
4鼓励学生在组内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不同的见解教师要给予肯定,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讨论时不要轻易的否定学生的看法,要把不同的意见组织起来,先在小组内讨论,不能解决再进入更大范围内讨论,这样会营造一种探究学习的浓厚氛围,也能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