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报刊通联工作的思考(一)
详细内容
摘要 本文分析了专业报刊通联工作的意义、作用,以及工作重点。
关键词 专业报刊 通联工作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s the meanings, functions and the key work in the munic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newspaper and journal.
Key wordsprofessional newspaper and journalmunication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闻改革和新闻竞争日益加剧,专业报刊如何在大浪淘沙中不被淹没就显得特别重要。一些专业报刊为了生存,只抓经济,只注重广告效应,而忽略多年相伴的通联工作。难道专业报刊不需要通联工作?这个严峻问题值得我们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决策者的思考。笔者通过多年的通联工作,认为专业报刊的通联不但需要,还必须加强和改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一、专业报刊通联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当年列宁办《火星报》时,就亲自做过通讯员工作。他的名言是:要把机关报办得生动活泼,生气勃勃,不仅需要5个从事领导和经常写作的著作家,而且需要500个、5000个非著作家的工作人员。毛泽东同志也提出“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这充分说明了通联工作在报刊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新形势下加强通联工作,是报刊工作的特性所决定的。特别是专业报刊受行业的局限,信息来源大多靠专职人员,肯定是难以及时准确地将行业各个角落的有价值的新闻报道出来。这就更加需要广大社会群众为报刊提供报道线索,为报刊撰写新闻。说到底,报刊的竞争,是新闻信息的竞争。谁能得到独家新闻,谁就能占领有利的竞争地位。而新闻信息的来源,需要千千万万人的帮助。而联系千千万万人的纽带,就是通联工作。因此,通联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加强通联工作,是报刊编采工作改革的需要,是了解读者的重要途径。通过广泛搜集广大读者对报刊的意见,为进一步推进报刊编采工作的改革提供必要的依据。可以经常性地调查和研究读者的心理和需求,检验报刊改革的成果。离开了通联工作,报刊和读者之间的沟通就会产生障碍,读者与报刊的关系就会疏远,报刊的编采人员就很难摸到读者的脉搏,所有的编采工作就难免会带有盲目性。通联工作的削弱和不力,报刊就难以得到读者的监督和鞭策。报刊的改革也就会缺少真正的动力。
二、专业报刊通联工作的重点
在新形势下,专业报刊通联工作的重点是由报刊工作的新发展、社会前进的新变化和通联工作对象的新特点所决定的。笔者认为,目前的通联工作重点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广泛收集读者意见,为报刊改革提供依据。我们专业报刊主要是办给业内读者看的,行业内读者同样需要了解更多的他们所关心的信息,这就需要通联工作者去研究读者,分析读者,了解读者的接受能力、信息需求和阅读心理。掌握了这些情况,为报(刊)社提供了读者的求知信息,使报(刊)的改革工作有较强的针对性,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努力发现报道线索,为报刊报道提供参考。通联工作除了要协助报(刊)社做好一个时期宣传报道计划外,还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与读者、作者接触机会多的优势发现和收集那些鲜活的新闻线索,为记者、编辑提供采编工作的支持。特别是专业报刊的作者大都来自于第一线,身边的事最直接最准确。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他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来源。
3、积极组织各类稿件,为报刊版面丰富内容。发动行业外人士写稿,体现群众办报方针是专业报刊通联工作的职责。专业报刊会根椐不同时节,拟定每个时期的报道重点,因此通联工作要研究报刊的报道风格,及时向作者、读者发送报道动态,沟通作者、读者与报(刊)社的联系,不断向报(刊)社组织更多更好的稿件,促进报纸刊物的质量提高。
4、广泛发动多方力量,为报刊经营多作贡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埋头办报刊是不够的。专业报刊更是如此,订阅数量、广告数量的多少都直接影响着报刊的生存和发展。显然,通联工作更要为报(刊)社的经营管理服务,要通过与读者与社会联系紧密的关系搞好报刊的发行经营工作,使报刊在产生社会效益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为报(刊)社的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