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图书馆管理>简论大学图书馆建设在素质教育中的战略地位(一)

简论大学图书馆建设在素质教育中的战略地位(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大学图书馆建设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大学图书馆建设在素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明显。本文结合大学图书馆建设在素质教育中的优势,提倡积极加强大学图书馆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战略作用。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在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特殊而重要的使命。
  1大学图书馆建设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在人的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专业素质是核心,身体心理素质是全部素质的重要保证。它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因此,高校素质教育是对个体全面发展的一种定型性教育,是对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结构与水平的初步定位和对其个性品质发展的基本定型。它又是一种开放型教育,除了对诸如书本知识等部分内容进行正面教育外,还需要更多地采用研讨性、实践性的方式予以导向性的侧面教育甚至反面教育。那么在这个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工作中,图书馆具有很重要的地位。首先,因为大学图书馆本身是教育科学文化的复合体,没有图书馆就没有完整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图书馆在大学教育中是重要的第二课堂,学生的许多专业知识只有在阅读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后,才能进一步消化吸收,才能拓展知识面和优化自身的智能结构,才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图书馆的重要地位是自身职能扩张的结果,也是教育的必然结果。大学图书馆作为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本身就是一个学术和教育场所。图书馆对学生的教育不仅具有服务性教育的特点,而且具有方法性、创造性教育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相比,图书馆教育更具有主动性、灵活性和选择性的优势,更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开拓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从大学教育的完整意义上看,课堂教育、图书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是相互关联又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离开哪一个环节,教育本身就不完善。从素质教育的要求看,只有实现从以教学为中心到以学习为中心的根本转变,学生的主导作用才能得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持久。
  2大学图书馆建设在素质教育中的优势
  大学生的素质结构通常分为思想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它们均与大学图书馆建设有密切的关系。尤其当代高校都坚持全面的素质质量观,也就是对学生的教育与评价坚持德智体美的辩证统一,坚持人文、科学和创新的统一,因此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更需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建设在素质教育中的优势。
  2.1图书馆建设在思想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优势
  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包括政治思想、健全人格、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方面。图书馆是高校的重要教育阵地,除了提供丰富的、高品位的馆藏文献外,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环境。并且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图书馆是最好的场所之一。大学时代是一个人追求真理、寻求知识、探索人生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学好功课离不开图书馆;他们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培养情操离不开图书馆;他们课余文化生活同样离不开图书馆。图书馆的藏书和场地优势,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思想品质。如今,选择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双重教育目标已成为高教的共识,但在实践中都存在很多困难,如专业的限制,对理工类学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大量开设人类课程,对文史类学生也无必要大量设置自然科学类课程。这说明在大学推进双重教育目标对多数高校只能是一种方向。由于大学图书馆即使在专业性很强的院校也有综合性图书馆的特点,并同时具备了人文教育的条件。同时,图书馆是传播礼貌礼节的场所,如母亲节即将到来之时在图书馆写通知提示同学们不要忘记母亲节。又如写标语请同学们多用“请、对不起、谢谢”等万能语。因而图书馆建设在思想文化素质教育中具有优势。
  2.2图书馆建设在业务素质教育中的优势
  大学图书馆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主要场所之一,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深人。如果说课堂是共性教育,而图书馆将是学生个性化教育的重要场所。它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阅读辅导和智能开发,是启迪与发展创造性思维与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要阵地。"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不会独立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大学生,将来无法面对信息激增的现代社会。大学图书馆建设在“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另外,在“通才”教育中也具有优势。以医药院校为例,临床医学和药学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但两者间又存在着诸多联系。医学生不懂药或药学生不懂疾病与临床用药同样是不可想象的,正是这种联系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整体化的知识体系。而且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学生知识整体化的要求愈来愈迫切。在这种背景下,大学图书馆建设发挥了很大的优势。
  2.3图书馆建设在心理素质教育中的优势
  从心理素质培养看,大学图书馆可培养大学生意志和承受挫折与失败的能力,使他们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勇于接受挑战,由依赖转为主动,由从众转为具有个性和独立性等。图书馆通过提供丰富的、有益的书刊让大学生领略名人、领袖、学者的伟大人格,了解人生的真谛,调整心理状态,消除可能出现的心理失衡临界点。还可以举办中外名著的书评、画展、开设讲座等,拓宽学生视野,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3积极加强大学图书馆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战略作用
  3.1完善藏书建设,莫定扎实基拙
  藏书建设是图书馆工作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它是图书馆发挥素质教育职能的先决条件,是服务育人的前提和保障。这就需要优化馆藏资源,调整藏书结构,把好书刊质量关。以往图书馆主要是以学校的专业设置和科研内容为依订购书刊资料的,如医学图书馆藏书以医学专业类为主,馆藏的2/3以上是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书刊。而人文科学类书籍,特别是思想品德类、教育文化类、艺术类藏书量少。这种藏书结构显然已不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大学图书馆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其馆藏既要满足大学生学习专业的需要,又要满足大学生提高素质的需要。因此,图书馆要根素质教育的需要,适当调整藏书结构,在不影响专业教育的前提下,增加文史哲、美学、心理学、艺术等类书刊的人藏比例。除此之外,图书馆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前沿阵地,其藏书质量一定要确保高度的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和纯洁性。采购人员要严把图书采购质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