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农民增收问题及对策(一)
详细内容
摘要:
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只有增加农民收入,农业才有发展,农村才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才有基础。本文通过对XX县当前农民增收状况、农民收入来源及农收增收存在的问题的全面分析,就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提出了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村劳务输出、搞好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业科技体系、加强扶贫攻坚等几项重要措施。
关键词:农业、农村、农民、增收
引言:
近年来,XX县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农业科技,有效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步增加,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村社会保持稳定发展,但目前仍存在许多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如何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工作。
1.XX县农民增收现状
近年来,XX县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目标,深化农村改革,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长足进步,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增长。2006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23412.44万元,比上年增6075万元,增长17.47%;农民人均纯收入1399元,比上年的1256元增加143元,增长11.4%。
1.1种植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重要地位
从农民收入来源看,在全县农村经济收入中,农业收入9937.45万元,占42.45%,林业收入1050万元,占7.9%,牧业收入3574万元,占26.9%,服务行业收入2583万元,占19.08%。种植业收入在全县农村经济构成中仍占重要组成部分。
1.2农民收入增长平稳
从农民收入与上年对比来看,农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一是农民出售农产品收入明显增加,其主要原因是今年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粮食总产增产达2%,随着粮价的上涨,畜禽产品价格也大幅上涨,全县肉产量2461吨,较上年的2255吨增9.1%,种植业和畜牧业收入实现稳步增长。
1.3农民外出劳务收入成为增收亮点
农民外出打工的收入增加比较明显,全县在外务工农民多达13012人次,全年共实现外出务工收入2438.87万元,占总收入的10.4%,为农民增收1434万元,农民外出务工涉及餐饮、服务、旅游、加工、修理、建筑等行业。
1.4中央农民增收政策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中央为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各项政策(中央1号文)深入民心,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热烈拥护,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今年国家扶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力度之大、农民从根本上得到了重视农业生产的实惠;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对增产粮食、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当前农民收入的几个重要来源
2.1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通过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等,有效提高了全县农业生产水平和生产能力。在全县大小春生产中大力推广各种农业新技术措施,农业科技贡献率得到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增长较快,经济作物的产值明显增加。
2.2农民出售粮食收入
由于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重视,对粮食价格进行了调整,有效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农民加强了对粮食作物生产的田间管理,在粮食生产中虽然自然灾害严重,但仍取得了增产,2006年全年粮食总产达到55481吨,比上年增1.77%,农民出售粮食收入1137.65万元。
2.3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由州农牧局牵头的与香格里拉・藏秘酒厂的青稞订单生产经过三年来的实践,在XX县沿江河谷地区种植青稞比种植小麦收入要高得多,在粮食价格低的时期厂家仍按订单收购农民种植的合格青稞。桑蚕基地建设也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到2006年底,全县蚕桑种植面积已发展到9451.4亩。通过有关部门对项目的扶持,该项目现已进一步的完善和成熟,全年农民出售蚕茧收入70.67万元,养蚕户户均增收达553.4元人均增收183.51。XX县种桑养蚕项目是一个以公司带农户的农业产业化项目,也是XX县目前在产业结构结构调整中效益较为显著的一个项目,该项目的发展为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该项目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2.4旅游产业的兴起
香格里拉旅游产业的发展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随着XX县旅游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已逐渐成为XX县的又一个支柱产业,来自旅游业的财政收入增长的同时,农民从旅游服务行业中得到的收入正明显增长。一方面旅游产业的发展为更多的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为地方特色农产品找到了销路,农民从旅游业中获得的收入正逐年增长。
2.5国家政策性扶持
国家政策性扶持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对粮食作物良种补贴,根据我县的情况对全县杂交玉米种植面积进行了补贴,上级下达的补贴资金直接兑现到种粮农户手中,有效促进了广大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为全县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提供了很好的政策依靠。
3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
3.1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农民收入来源窄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围绕农民增收,狠抓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运用行政手段的多,市场运作的少,农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是农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的质量不高,大路货多,名特优产品比例低,缺乏竞争力。二是一般性的品种多,专用品种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更少。三是农产品品种在较大区域内大体一致,不同程度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产品结构性矛盾相对突出,农产品供求矛盾由总量为主转向以结构为主,从而致使农产品出现“卖难”和价格下降。
3.2农业生产成本高致使农民增产不增收
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随着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而不断上涨,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给农民带来的利益被增幅更猛的农业生产成本所抵消,农业的收益与其他产业相比是不断下降之势。农业经营分散,经营规模小,生产效率低,小规模的生产模式导致了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低下,影响了农民的增收。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导致采用农业适用技术率不高,生产成本加大,从而出现了农产品增产空间变小,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受到限制,使农民增收受到很大制约。
3.3农村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低下影响农民增收
近年来,通过各级部门对全县广大农民开展一系列的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使广大农民的生产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随着农村农业的发展,对农民生产技术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给农民增收增大了难度。
3.4劳动力转移困难约束农民增收
近年来,以乡镇企业为主的非农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减弱,农村劳动力仍以就近转移为主,农村劳动力实现就地非农就业的机会减少,这必然导致收入渠道的狭窄。
4今后农民增收对策
农民增收是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要目标,要切实处理好保护、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与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处理好粮食生产与增加农民收入的关系。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思想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要继续抓好农民增收政策的落实,真正把扶持农业、支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农民手中,确保让农民得到好处。
4.1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4.1.1大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建设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