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农村研究>浅析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处治方法(一)

浅析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处治方法(一)

详细内容

【摘要】沥青路面以其表面平整、坚实、无接缝,行车平稳、舒适、噪音小,造价低廉、适宜机械化施工等诸多优点,在各级路面上得到广泛应用。文章对沥青路面常见病害产生的原因及处治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处治

 
  近几年,随着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沥青路面因为表面平整、坚实、无接缝,行车平稳、舒适、噪音小,造价低廉、适宜机械化施工具有等优点而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农村公路建设中,但因为种种原因容易产生各种病害,如不及时处理将会影响道路的使用性能。
一、农村公路沥青路面过早损害主要原因
  农村公路前期建设标准低,遗留隐患大。由于上级补助标准低,自筹资金困难,降低设计标准,加上赶工冒进,导致工程质量难以保证,附属设施差,使用寿命短,基础比较薄弱,增加了养护压力。
  宾阳县黎塘至洋桥公路沥青路面,属于四级县道;全长18公里,原路面宽5m,沥青表面处治面层。该公路由于上级补助标准低,自筹资金困难,设计标准较低,级配碎碎石基层厚度设计在22cm~25cm之间,沥青表面处治面层厚3.5cm,加上超载车辆为了躲避治超站,超载车辆绕道从该公路行驶,该路成为了超载车辆躲避治超站的“绿色通道”。该路建成通车不到3年,路面很多路段出现裂缝、麻面松散、沉陷、坑槽、翻浆等病害,现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需对路面进行修复补强,加以利用,再铺筑混凝土面层,以满足使用要求。
二、沥青路面病害处治原则
为防止宾阳县黎塘至洋桥公路路面病害的发展和破损面积的增大,对病害应及时进行处治。我们在该公路K15~K18处进行病害处治试验。在加大治理超载车辆的力度,限制超载车辆行驶的同时,对坑槽、翻浆、沉陷、裂缝、麻面松散等需要将原路面面层或基层、土基挖除后进行修补作业,要当日开挖,当日修补,并设置警示标志以保证行车安全。
在路面病害处治中,其修补面积原则上大于病害面积,修补范围的轮廓应与路面中心线平行或垂直并在病害面积范围以外10cm~15cm。修补部分要与原路面联接顺适紧密。
三、沥青路面病害处治方法
沥青路面的常规病害主要有裂缝、麻面松散、坑槽、沉陷、翻浆等,应针对各种病害产生的原因、路面结构类型、维修季节的气候特点等情况,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
  (一)路面裂缝的处治方法
  1.由于路面基层温缩、干缩引起的纵横向裂缝,缝宽在6mm以内的,宜将裂缝的缝隙用铁刷子刷扫干净,并用压缩空气吹去沙尘后,采用热沥青或乳化沥青灌缝封堵。
2.缝宽在6mm以上的,填沥青砂石或细料式沥青混合料,捣实后用烙铁封口,随即撒砂扫匀,有条件的也可采用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填封。
3.对土基或路面基层强度不足引起的裂缝类破损,要首先处理土基或基层,然后再修复路面。
4.对轻微面积比较集中,且路基强度较好的裂缝,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可选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或热沥青封层罩面,或先铺设土工布,再在其上进行热沥青封层罩面。
(二)麻面松散的处治方法
1.因低温施工造成的麻面松散,可以将松散料收集好,待气温上升到20℃以上,将松散部位清扫干净,重做喷油封层。喷洒热沥青0.8kg/m2~1.0 kg/m2后,撒3mm~5mm厚的石屑或粗砂(5m3/l00m2~8m3/l00m2),并用轻型压路机压实。若在低温潮湿季节,也可以采用乳化沥青封层处理。
2.由于温度过高,粘结料气化而造成的松散病害,应清除重铺。
3.由于基层或土基强度不足、松软变形而引起的松散,要首先处理基层或土基病害,补强满足要求后再重做路面面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