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伦理道德>论以人为本的军校思想道德教育(一)

论以人为本的军校思想道德教育(一)

详细内容

内容摘要:新时期军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深化改革,应贯穿“以人为本”这一基本理念,通过深化植根性教育、加强针对性教育和抓好养成性教育等方式,充分发挥军校思想道德教育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以人为本;植根性;针对性;养成性;思想道德教育。

“以人为本”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治军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追求,也是贯穿新时期军校思想道德建设的主线。贯穿“以人为本”,就要充分尊重青年学员在军队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切实遵循青年学员思想道德变化发展的本质规律,实现军校思想道德教育塑造青年学员人格的根本目的。军校广大青年学员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思想道德修养的可塑性强。切合青年学员的思想实际,因循青年的成才轨迹和思想变化过程,采用植根性、针对性和养成性教育等适宜的教育方式与手段,充分体现军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更好地实现培育和造就新型军事人才的目的。

一、奠定军旅人生基石,深化植根性教育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对军校青年学员成才过程、成长阶段以及与之相应的育人环节有合理的认识与把握。入学入伍是军校青年学员军旅人生极为重要的起点,也是他们从普通社会青年向合格军人转化的第一个关节点。许多从地方考入军校的青年学员既充满初入军营的新奇感,又对军队历史和革命传统缺乏了解,对自己所担负的重大使命也认识不足。这正是军队革命传统教育打下烙印、打牢思想道德基础的第一时间和有利时机。

从军校青年学员成才起步这一特殊性出发,许多军队院校都把入学入伍教育作为军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启始阶段,以组织新学员到井岗山、延安、红安等革命老区,悼念革命先烈,进行入伍宣誓,走红军长征路,与老区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对军队光荣历史进行实地考察等活动形式,让广大青年学员了解军队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军队的优良作风,灵魂受到震撼,思想受到感化,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升华,将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打下了终身难忘的烙印,确立一个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起点,为在军旅健康成才、献身国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在青年学员的成长过程中,理想信念坚定与思想道德纯洁特别重要,而理想与道德的培育与形成又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由低级到高级的升华过程。人的理想信念的坚定来源于理论的坚定性,思想道德的纯洁性取决于对科学理论学习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科学理论改造思想的自觉程度。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青年学员军旅人生启始阶段的植根性教育中,就不仅要重视坚持军队革命传统教育,还要深入开展以军魂为主导的思想道德基础理论的教育,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在哲学社会科学的众多门类中,伦理学的科学体系是关于人类道德的价值哲学和人生哲学,它的理论体系建立在对人生、社会、道德的事实确证与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掌握人生、社会、道德的必然规律,从实践――精神的价值指向立场,引导人们构建理想与价值目标,在青年学员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启智育德的重要作用,对青年学员的健康成长具有导向、激励、规范和保障等现实功能。因此,应当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理论的指引下,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军事伦理学和军人伦理学的系统知识教育青年学员,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军事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实践,做出正确的道德评价;面对各种复杂的社会道德现象,能够认清其本质,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不动摇。

思想道德基础理论教育还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方法论的理论教育,使青年学员懂得思想道德修养的科学方法,掌握知行统一的修养规律,在学习生活和军事实践中,自觉运用思想道德修养方法,指导自身的人格塑造和道德修养,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真正把学到的理论贯穿于行动之中,在长期军事生活实践斗争中坚定自已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军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