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认识传美教育意义,开展教学改革(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传美教育 教学改革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德育 课外教育活动
论文摘要:传美教育体现了最优势的文化思想,道德情操,审美要求,对人才培养的教学定位、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课程建设、教学技术等起着决定作用,研究传美教育也就是直接研究教学改革。
1.认识传美教育在教学改革中的意义
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在优秀的传统领域对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西方学者把这种运用教学的力量培养青少年一代具有终身道德意义的意识形态过程,作为精神人格和道德人格、知识人格的社会化的重要定位过程。
在我国,德育在教育方针中排列第一,是教育之魂,它和任何教学活动都是有联系的。传美教育作为德育教育,体现了最优势的文化思想、道德情操、审美要求,既是历史性的古老的教育,也是具有时代性的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教学定位、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课程建设、教学技术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目前的教学改革中,传美教育具有很重要的研究意义。可以说,研究传美教育,也就是直接研究教学改革。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以成仁”的民族气节。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敌人侵,国破则家亡,使人们的爱国之情强烈地表现出来,并升华成为国献身的情操和精神,因此出现了岳飞的“精忠报国”、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的“驱除挞虏,恢复中华”。爱国主义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成为教学对象强大的学习动力。教学定位、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课程建设、教学技术这些层面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无疑会极大提高教学效果。
2.设立必修的传美教育课,增设民族史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课程
世界各国对这方面的内容一般都有明确的规定,所占的比例很大,比如日本的道德教育课、德国的政治教育课、法国的公民教育课、美国的“公民”、“时事”课。据统计,前苏联的历史教科书中,有70%的内容是关于450年来俄罗斯的历史的,只有6%是论述非欧洲的历史文化。
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是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当前我国正处在新旧体制交替之际,学校德育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飞速发展的经济对德育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