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注重人才信息素质培养, 深化任职教育课程改革(一)
详细内容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军军事人才素质的内涵有了新的拓展。江泽民同志曾对我军军事人才素质提出了全面系统的要求,即:良好的全面素质、具有复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三个标准构成了完整的军事人才素质系统。作为特殊的职业群体,我军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军人基本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军事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作风纪律素质。信息素质作为一个含义广泛的综合性概念,与军人素质结构中的各个要素均有密切的关系。信息素质作为信息化社会中人的基本生存能力,不仅是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提升军事素质的重要途径。此外,信息素质丰富了政治思想素质的内涵,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也是保证良好作风纪律素质的保证。因此,培养并提高军人的信息素质已成为当前任职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一、必须把信息技术知识作为任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程
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素质已成为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意义上文化素养的拓展和延伸。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发展和更新极其迅速,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和指挥平台的技术含量也在迅速提高,因此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任职教育课程体系中包括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应依据岗位需求和军官的未来发展来设置,内容应包括通用知识技能和专用知识技能。通用知识和技能应涵盖计算机系统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现代办公设备与软件的使用、局域网信息浏览与基本维护管理、数字图书馆使用与数据库信息检索、军事信息安全与保密等。专用知识和技能应针对信息化作战样式和武器装备、指挥控制平台来设置。具体的内容设置在不同的任职院校、不同的培训层次间必然有所不同,但任职教育课程的共同特点是:信息技术内容不断增加,武器系统、指挥系统的仿真技术和装备不断普及,针对部队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信息化训练的实践性内容不断增加,信息战、网络战等新型作战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不断深入。
二、必须把信息技术作为课程学习的基本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军校现代化教学环境建设,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学与学习支撑环境,信息化环境和资源的应用也成为课程学习的基本手段。辅助课程学习的信息化环境与资源在近二十年中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形式包括电视教学片、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数字图书馆、专题数据库、学科专业网站、网络教学应用系统、网上模拟演练系统和虚拟仿真训练系统等。
应用光学幻灯片、投影和电视教学片开展视听教学,是我军现代化教学的起点;运用计算机技术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支持学员自主学习、支持军事知识和技能的模拟训练,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开端;全军范围内设计开发的数百门网络课程,有效推进了网络化教学在院校和部队的应用和普及,标志着军队院校教学资源和手段数字化发展的新高度。
基于多种信息技术的数字图书馆、专题数据库、学科专业网站,目前已经成为军校学员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信息来源,为学员实现高效率的自主学习、主动研究问题、完成知识建构、提高信息素养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网络教学应用系统是院校教学现代化、信息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它依据统一的信息资源分类编目标准,在统一的信息资源底层数据库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功能强大的综合性教学应用平台。它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集成多种媒体、多种手段,支持多种模式的教与学活动,该系统主要有网络课程制作、自主学习和教学资源服务等功能,可以全面支持网络教学实践,较之针对单门课程制作的网络课程,具有标准化程度高、适应性强的优点,使教员从制作、发布和维护网络课程的技术难题中摆脱出来,全面优化了学科课程的教学,可以支持基于园区网的网络化学习。随着技术的进步,网络教学系统的版本不断更新,功能也日益完备和强大,将为进一步推进我军远程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全面支持。
以上所述的学习工具和环境目前在任职教育院校的应用已经比较广泛和成熟,但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种新技术的运用是发展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