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一)
详细内容
摘要:大胆猜想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充满智慧挑战和精神历险的过程,是一个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的过程,是一个运用想象力和发挥创造力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恰当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猜想,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是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的。
关键词:猜想;创造力;数学
一、猜想的重要性
人类认识发展的历程就是不断提出猜想并且不断证实或者证伪的过程。鲁班发明锯子、瓦特发明蒸汽机等许多重大的发明都起源于最初的直觉猜想,荷兰数学教育家费登塔尔说:“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凭借数学的知觉思维做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著名数学大师波利亚也曾断言:“要成为一个好的数学家。你必须是一个好的猜想家。”可以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发明。伟大的猜想造就了非凡的智慧,掀起了一系列重大的科学技术革命,使人类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教育鼓励孩子顺从、听话,导致现在的学生的思维被框死,随大流,不敢大胆猜想,不敢越雷池半步,缺乏独立思考、探究的精神,丧失直觉、丧失灵感,想像力也变得很苍白。这样就不利于创新教育的开展、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大胆猜想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充满智慧挑战和精神历险的过程,是一个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的过程,是一个运用想象力和发挥创造力的过程。鼓励学生更多的试图对问题做出猜想,是培养学生对于探索的兴趣、解除过多的在学生头脑中充塞己成定论而导致的心智禁锢的重要教学策略。
二、培养猜想思维几种方法
1、丰富的知识来源
猜想当然不是毫无根据的胡猜瞎蒙,即使是异想天开的大胆猜想,也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理性、逻辑、事实的基础上。所以我们首先要有广泛的知识面、阅读面。哪怕手头再紧,也要买书:就算工作再忙,还要读书:即使房子再小,也要有书橱。抱着这样的心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教师要告诉学生,猜想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而是立足于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和数学思考上的合理推测,形成良好的猜想意识,学会合理的猜想。特别应该提倡渗透着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大胆猜想。
2、改变传统观念
学生在课堂上是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改进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单一教学方式。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猜想是学生对问题的主动探索。“一个孩子一旦表示出某些猜想,就会主动地关心这道题,并关心课堂上的进展。”教师要给学生以支持,为学生的思维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环境,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尊重学生的猜想,对学生的异想天开不冷眼相待,不讽刺打击,而以满腔的热情给予支持。通过猜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对教师来说,能否认同他人的创造性劳动经验,能否及时吸纳他人的新思想,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的治学态度。因此,教师要放开手脚,解放学生的头脑,抓住可以让学生猜想的每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