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荷才露尖尖角―关于新课程理念的初步认识与实践(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小学新课程教学参与式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论文摘要:新理念下的学生不再是教师的份袋和嘴巴,教师想装多少,学生就接受多少,教师想吃什么,学生就容纳什么;而应该是新知识的研究者、参与者、创造者。要努力营造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我要学”思想的驭动下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与天斌。而教师则在学生的系统学习中发挥好自己的引导作用,给予示范、例证,让学生会学,这样教师的工作就成功了一半。
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和文化生活方式发生着急剧变化的新的时代,这个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竞争,而各种竞争的最后落脚点体现在人的素质和能力的竞争上,表现在儿童培养上,就是儿童自己学习能力的竞争。如何适应这个时代,要求我们教师要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当今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到终生学习的极端重要性。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自主的学习者,也就是能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并养成终生学习习惯的学习者。但是,我们的基层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谈到素质教育、参与式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大多数都陷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泥潭里拔不出来。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什么“学生多、班额大,以学生为主会成一盘散沙”;“学生基础差,自主学习没办法”;基层教育管理和新理念下的教学实际脱钩。还有,像广河等县实施的“校长负责制、绩效工资制、教师聘用制、末尾淘汰制”为主的“四制改革”。每月从教师工资中扣10元作绩效工资,学期末通过学生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进行绩效工资再分配。如果你完不成教学任务(以学生及格率、平行级名次为主)就要扣你的工资,学生成绩排在平行级末尾的,要淘汰你。试问,谁还愿意拿自己的血汗钱和自己的失业为代价去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呢,他们只得去钻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这个牛角。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宝贵的时间花在对课文的讲解和概念的陈述、例题的分析上。教师“死教”、“苦教”,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学习无形成了学生的负担。自从我接受了兰州教育学院承办的“中欧项目初中教师学历达标”语文班教育培训,尤其是学习了项目办编制的《课堂管理技巧》、《课堂活动设计》、《学习评价》、《儿童学习指导》等课程后,我深深感受到新理念下的学生不再是教师的口袋和嘴巴,教师想装多少,学生就接受多少,教师想吃什么,学生就容纳什么;而应该是新知识的研究者、参与者、创造者。要努力营造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我要学”思想的驱动下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与天赋。而教师则在学生的系统学习中发挥好自己的引导作用,给予示范、例证,让学生会学,教师的工作就成功了一半。我尝试着抛弃传统的死板、沉闷的被动教学,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合作、实践能力为宗旨,以组织生动、有趣、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为学生创造平等、有趣、活跃的学习氛围,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资源共享,使课堂成为展示教师和学生智慧的舞台。
首先,我赞同“教师要有换位思考”。教师要始终站在受教育者―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这样才会理解和体谅学生的举止行为,才能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使他们感受到你的温暖与博大,从而体验到集体的温馨,进而形成热爱集体、热爱学习的理念。更重要的是要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的习惯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其次,师生间良好的合作对大幅度提高学习质量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班主任与学生的合作至关重要。因为班主任每天都要与学生见面打交道,而中小学学生大多是以自己的班主任为楷模,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工作和思想方法能否深人到学生心灵深处,会直接影响到班主任是否具有号召力、凝聚力。学生能否与班主任、授课教师达成共识、积极配合更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