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预防校园中的“忽视”虐待(一)
详细内容
【摘 要】忽视一个学生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普遍性,这样的中小学生会感到孤独无助,他们心灵所受的创伤比体罚更深。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以真挚的爱心、公平的态度、高尚的品质、优雅的行为去影响他们,走近他们,注重孩子情感方面的需求,我们祖国的花朵定然会茁壮成长。
【关键词】预防 忽视虐待 关注 引导
“忽视”与身体虐待、情感虐待以及性虐待都被看作虐待儿童的表现。忽视与虐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有不同点也有相同点。不同点是虐待往往是施虐者故意、主动的暴力行为,其后果常常有身体和精神受损的痕迹,一般易于调查、取证、诊断;而忽视者对儿童的忽视往往与无知、社会竞争压力和工作繁忙紧张有关,且多为放弃或忽略了应尽责任和义务而造成的;另外忽视比虐待更普遍,存在于所有的时间和所有的社会中,而且对儿童可产生严重的、长期的后果,是较为潜隐的一种损伤。相同点是虐待忽视儿童都是一个严重的国际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且都可导致儿童躯体伤害、伤残,也可引起心理精神障碍、生长发育落后等问题,其结果相似。因此,忽视也是虐待。
忽视一个学生对我们老师来说具有普遍性。教师的偏见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忽视学习差的,脱离的情感交流,这不就是对孩子的精神情感虐待吗?失去与老师的交流,没有老师的关爱、批评、沟通的孩子生活会感到十分的孤独无助,他们心灵所受的创伤比体罚更深。
应怎样预防和控制儿童虐待与忽视呢?一个健康的教育方式应注意五个方面:
一、以真挚的爱心去影响学生的情感
“爱心”是教师必备的人格内容,是教师最基本的心理品质,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凡伟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满爱心的人。孔子有“君子学道则爱人”之语。孟子讲究“仁爱”治天下,于学生何尝又不是呢?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他一生中最可贵的东西就是热爱儿童。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曹铁云、张玉仁等,在他们的经验之谈中无不谈及对学生一片真挚的爱心。中国近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真诚的热爱学生,对学生倾注满腔热情,才有可能赢得学生的信赖,才有可能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而对待这些“被忽视”的“难看的孩子”,就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更多的爱。他们就如一株株“营养不良”的小苗,需要更多的阳光和雨露。我们就应该做一朵爱的云彩,化作无声的细雨去滋润他们干渴的心灵。只有付出了真诚的爱,才有可能使他们健康成长。
同时,这些“被难看的孩子”往往是不良的生活环境(家庭的社会的)影响和错误的教育方式(如宠爱、打骂)造成的结果,他们敏感、自尊、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有时甚至出现强烈的破坏性心理和行为,要走进他们的心灵,把握他们的内心情感,仅仅依靠热情是达不到教育目的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富有智慧,充满理智,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学会因材施教。
二、注重孩子情感方面的需求
陶行知曾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因此,在日常教学与管理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氛围。情感交流是一种心灵的交汇,人们只有在互相信任、尊重的基础上,才会把自己的想法向对方表达,进行相互的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更是如此。贴近学生,赋以亲情――是师生有效互动的基础,只有师生之间没有了鸿沟,学生才可能在情感上真正的接受教师,才会依恋教师,信任教师。因此,教学与管理中,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语言行为让学生感受到亲情与温暖,感受到教师的爱心与尊重,形成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情感基础。只有善于顺应学生的情感需要,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因此只有真情和激情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扉,才能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互相感染的效应,从而滋润学生的心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