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党校教师激励机制(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党校;党校教师:激励机制
论文摘要:党校作为培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阵地和党性锻炼的熔炉,在社会发展中肩负着神圣的政治使命与社会使命。本文通过对党校教师工作特性的分析,从营造校园文化、完善绩效考评体系与薪酬方案、职业生涯规划、搭建社会工作平台几个方面阐述了构建党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措施。
党校是干部培训、轮训的主渠道.是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基本理论的重要阵地和党性锻炼的熔炉.它肩负着神圣的政治使命与社会使命。党校教师以向广大党员干部传授党的理论、政策、方针和科学知识的身份成为承担这一使命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党校的这一特殊地位决定更应该注重对党校教师的激励.提高党校教师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更好地完成其“神圣的政治使命与社会使命”。
一、党校教师工作特性分析
若想成功激励.则必须对其激励主体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正确运用激励机制,实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一)培训的阶段性
党校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培训任务具有阶段性与集中性。党校除了学历教育之外,都是干部短期培训、轮训的教育工作大部分时间可自由支配,所以几乎全国所有的地市级党校都有规定:专职教师不必每天坐班。这种培训现状,对教师来讲有利有弊。利的方面表现在,因其工作具有时间弹性,给教师搞科研或参加社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弊的方面表现在,培训任务繁重时.教师工作压力较大;无培训任务时.个别教师会无所事事,不知道该做什么,造成对时间的极大浪费。
(二)授课对象的广泛性与差别性
一般来讲,党校的学员学历差别、工作背景相差都比较大,这给教师的授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党校的班次类型多、学员的知识素质参差不齐.教师必须根据授课对象的特点和水平及时调整授课内容,以满足不同学员的需要。
(三)授课要体现“政治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在党校学员中,各级领导干部占有很大比例,他们是党的事业的中坚。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同时,他们也遇到了许多的问题和困惑.也出现了诸多“不适应”的状态。加强党性教育.就是要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列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新理论贯穿于教程中,作为教育活动的基本点。党校教师的授课内容只有充分体现“政治性”、“时代性”、“实践性”,才能适应新时期培养党的干部的要求。
这“三性”给党校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是党校授课与一般高等院校的最大不同。党校教师不仅要时刻关注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做到精确把握、准确解读、积极宣传,同时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