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方面做起 做研究型教师(一)
详细内容
[摘要]眼下,我们的许多教师不知道因何而教,怎么去教,我们的学生也不知道真正为什么去学。这种严重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与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中人才教育评价体制不足有直接的关系。教师应该一切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有目的去进行研究式教学,学生,也是为了成人与成才去谋求各方面的发展;教与学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名誉、地位、效益、分数与谋生而已;更不是为了挤独木桥、过沼泽地……
[关键词]研究型 教师 教材 学生 教法 学法
一个教师如果只管按教材内容照本宣科只做解释式的教学,顶多只是个教书匠。在课堂上只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强行的接受,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严重者可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教学三方面做起:多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
一、研究教材
人常说:教师要有一桶水,才会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如果对教材掌握熟练到精宜求精,再加之认真研究,那再给学生讲起来真可谓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学生就是多方位提问题,教师回答并和学生讨论、研究起来也会从容不迫,激情四溢。
可如果只是勉强熟悉教材,更谈不上研究,那种上起课来照著书念式的教学法,教学中稍有不解、迷惑的问题只能敷衍了事,这样的教学学生能听懂吗?他们感兴趣吗?
二、研究学生
学生的素质高与低都要求教师的教学能力要强,只是教师的出发点不同。
教素质高的学生,教师更要学富五车,情系学生的心扉,充分调动他们的自学能力并尊重他们的自尊、自信与自强,百般呵护和支持他们的人生美好追求,对于他们只要“指引”得方,定能成才。
对于素质一般的学生,我们要拉他们一把,并要激发起他们成才的信心,千万不要因成绩赶不上好的学生而泄气,从而退居差等生的行列。对于他们的学习,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关心与帮助、鼓励,使他们摆脱一些困境与困惑,轻装上阵,有信心努力去加入或靠近优等生的行列。他们难道就甘居中流,不想把“能量”释放出来吗?
对于处于末流的学生,这是个老大难问题,他们影响着班里的学习风气,他们是“研究学生”中的难点。
这类学生,由于他们本身的家庭教养、生活环境差,自身的素质更差,所以就表现为以下特点:逆反心理重,爱使坏和捣蛋,胆大妄为,不知天高地厚,承认和忘记错误都很快,管不住自己。他们不得已在家长的逼迫之下来到了学校学习,想混个毕业文凭;或家长管不了,让学校来管教。所以根本就学不进去,好像来学校就是为了出出风头、玩一玩,时时捣乱课堂,他们构成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当然,这类学生身上也有优点:讲义气、重面子、爱出风头、爱干跟学习不沾边的活;头脑反应灵敏、社会经验与活动能力强,有些还有文体美等其它方面的特长。
对于这些学生,如果教育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教师的身心及课堂教学。相反,如果教育得方,遇事处理得当,他们更容易在某些方面有独到的才能和表现。
我们试着从以下方面做起:
1.千万不要歧视他们,也不要纵容他们的缺点,从爱心出发去更加关心他们,因为他们的心理更脆弱,一旦心理防线一倒,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
2.对于他们的学习成绩,只要看到进步,不管考什么成绩都应表扬与鼓励,他们的教育在于成人,其次成才。要想到,只要他们一天错误犯得少一点、小一点,就是进步。
3.找到他们身上好的一点,多鼓励多表扬,从而以点带面,突破这教育的难点,打开一些僵局。还要设法引导鼓励他们去干能发挥自己特长、感兴趣的事,或许,以后能成“正果”。
4.课堂上他们爱出风头,适当给他们一些机会,如果回答问题或表现有进步就适时表扬,从而给他们做人应有的自尊和一些成就感,他们就有可能打消一些自卑、自弃心理,在希望中崛起,而不走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