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的内外因素分析(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公允价值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论文摘要】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不仅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也是会计国际趋同的必然选择,但是在我国运用公允价值的大环境尚未完全形成,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还面临着许多障碍,有待于我们进行全面的分析。因此,文章分析影响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和发展的内外因素,立足国情,采取相应的对策,为公允价值的运用创造条件将是当前的一项主要任务。
2006年2月15日,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并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率先执行。其中最大的亮点无疑是在投资性房地产和债务重组等项目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使得在国内更多的企业有了选择公允价值模式的机会,会计上对公允价值的应用将有更大的用途,更广阔的前景。但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国采用公允价值最主要的原因是迫于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多重高压,公允价值的应用和发展还受到内外部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必须分析影响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内外部障碍,立足国情,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公允价值应用的外部因素制约
1、市场环境
公允价值的运用需要完善的市场环境。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尚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计划经济体制仍然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各种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存在,影响着活跃市场的发展。我国的要素市场、产权市场和资本市场等新兴市场是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试点开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早期制度设计的局限以及改革措施的不配套,一些在市场发展初期并不突出的问题,随着市场的发展壮大,正逐步演变成阻碍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其主要表现在:统一的市场结构还没有形成,资源在市场上的自由流动仍存在较大的限制,不同市场上所反映出来的市场信息不一致;部分市场仍然处于垄断状态,竞争不充分,其资源价格不能反映市场的公允性;而且市场对上市公司也缺乏有效的管理,会计信息虚假披露比比皆是,应用公允价值面临着较高的道德风险;此外,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还较为普遍,致使资源的价格往往偏离了市场的轨迹。
2、法制环境
首先,我国法律制度不健全,严重的影响了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一方面,我国过去制定的一些涉及财务会计内容的法律制度已经过时,还没有进行修订。另一方面,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实施不久,相关配套的操作规范正在制定之中,对会计信息披露与报告尚未有统一的规定,会计信息、甚至是虚假的现象较为普遍。其次,在我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仍然存在,违规者的预期违规收益一旦大于违规成本,市场违规就会不断蔓延,有很多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包括民事赔偿在内的惩罚。
3、监管环境
我国虽然在会计法中已经做出了必须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的明确规定,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首先,从企业外部监管来看,财政、审计、税收、工商行政管理等诸多监督机关为完成各自的职能任务各有取舍,相互间的配合及监督合力未能形成。而且这些国家机构在进行会计监督时,也往往只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其次,社会监督体系不够完善,法律规定的接受注册会计师审查验证的范围还很有限,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的社会服务功能远远没有真正地体现出来。不少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由于受其能力、业务素质、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制约,不能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甚至有一些事务所在利益面前成了所审企业的同谋者,使公允价值的应用又多了一层障碍。再次,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虚假会计信息治理和监管上的作用发挥有限,审核公允价值计量是否准确也比较困难。对于公允价值的评估,由于缺乏专业知识而无法进行审定。
二、公允价值应用的内部因素制约
1、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股东会流于形式。在股东中,大股东是国有股东,由于没有恰当的所有者主体作为股东,使股东会形同虚设,难以发挥监控作用,难以对经营者进行约束。二是董事会难以决策,即政府在上市公司中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董事会的主要成员由上级主管部门委派,其决议须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因此董事会实际上履行着行政机关的职能;三是监事会形同虚设。监事会的成员结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监事监督意识淡薄,监督制度不健全,监督功能软弱。因此监事会很难代表股东的利益,同时也缺乏有效的手段行使监督职能;四是经营者激励与约束不相容,即对经营者既缺乏有效的激励,也缺乏有效的控制,使经营者难以自我约束;五是“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我国的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所有者缺位导致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程度相当高。内部人由于掌握了外部人所不知的内部信息而会做出对自身有利却对外部人不利的决策。在上市公司粉饰经营业绩报告、伪造盈利的行为中,公允价值则成了一个“法宝”。
2、会计人员素质问题
我国会计人员学历、素质普遍不高,由于多年来一直采用会计制度来规范会计实务,致使会计人员习惯照搬会计制度中的条款来处理会计业务,而对于存在大量职业判断的会计确认、计量过程却很生疏。但新准则全面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特别是会计处理的技术方法不断提升,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会计职业判断的运用和以往又具有明显区别,更多地体现在对资产(负债)价值的估价上。与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等计量属性相比较,在计量结果上,公允价值计量结果会更多地体现会计师的专业水准和职业判断能力,特别是现行市价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及时搜集和应用交易商品的市价。即意味着会计准则把风险交给会计人员来控制和处理,这就有可能导致企业会计处理的风险,同时也会增加审计人员在执行鉴证业务时的风险。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滥用计量方法,都会造成信息失真,影响投资决策,侵害投资者的利益,致使会计准则难以有效执行。会计队伍建设刻不容缓。我国许多大企业先后都将企业的会计业务承包给国际上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说明我国的会计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