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一)
详细内容
【摘要】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会计准则已经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全面趋同并已在2007年正式实施。本文深入分析了新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并对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新阶段。我国会计准则体系构建的目标是:构建起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同时又充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由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组成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中实施,鼓励企业提前执行,力争不久时间后涵盖我国的大中型企业。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从而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关系人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和会计秩序,有力地维护公众利益。
一、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主要特点
会计准则的历史性变革,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财务报表数据,从而使上市公司的利润在短期内发生较大变化。因此,新会计准则中出现的一些主要变化,值得会计信息使用者关注。
(一)新准则使财务数据更真实
对于新会计准则,社会各界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普遍认为会计准则变更可能会影响到股票二级市场的走势,因为相关处理原则的改变的确会引起上市公司当期业绩或净资产的变化。当然,会计准则变化引起的上市公司业绩变化,并不会影响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道理很简单,公司资产的内在价值已经存在,并不会因会计准则变化而变化,只不过是会计准则变化会使内在价值得以正确反映罢了。
会计准则的变更的确会对公司当期业绩构成影响,比如,新会计准则对A股净利润可能产生直接影响的主要内容涉及投资性房地产价格重估损益、资产减值、外币折算损益、递延税项、企业兼并收购、金融工具减值、衍生工具表内化和套期保值价值等方面,这些均会对公司当期业绩产生极大影响。新会计准则通过会计处理让这些影响定量地表现出来,因此新会计准则的核心作用在于让会计数据更真实。
(二)公允价值的运用将使银行和地产企业受到较大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会计数据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存货会计处理原则、股权激励机制等方面,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会受到影响,而对房地产企业和金融企业的影响尤为明显。
对房地产企业来说,新会计准则指出,如果确有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地获得,就应当采用公允价值予以计量。也就是说,投资性房地产的上市公司应对其相关资产重新估值,由此将带来账面净资产的大幅增加,使得相关会计数据更能反映近年来房地产的增值情况。如G金桥、G陆家嘴前些年在楼市大牛行情中对物业的投资大幅增长,甚至有机构认为,目前G金桥实际净资产超过账面数额60%以上。因此,这必然会影响到地产股的股价表现。
对金融企业来说,新会计准则较原先的会计处理准则有了极大的改变,从而将改变银行类公司的资产状况,并对当期净利润构成影响。新准则要求贷款资产的价值必须使用实际利率计算摊余成本及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这无疑将使贷款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利润除了要反映原来必须反映的信用损失外,还要反映利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也不容小觑。笔者认为,它的影响将是全面的和深远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有些上市公司在实行新会计准则以后,其净利润和净资产可能会像孩子的脸一样一日三变。可以说,对于某些资产占用形式主要为金融性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司,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有多大,他们的净利润和净资产的波动就有多大。这其实对此类公司的管理者提出了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在经营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的情况下,作为衡量经营业绩的净利润和净资产开始随着新的会计政策的变更大幅波动起来,而波动幅度加大意味着风险加大。因此,此类公司的管理者为了稳定经营业绩,必然会大量使用股指期货和利率期货等金融期货衍生产品来管理风险,由此又导致对金融期货产品的需求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