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工商企业战略>企业集团的演进及在我国的发展策略(一)

企业集团的演进及在我国的发展策略(一)

详细内容

内容摘要:企业集团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企业先进的联合形式,是生产集中和资本积聚的最新表现。在我国,企业集团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兴起的。多年来,我国企业集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应该组建什么样的企业集团以及如何发展等重大问题却常有争论。本文力求对企业集团的形成与发展进行研究,进而探讨我国企业集团的策略。

  关键词:企业集团 界定 发展策略
  
  企业集团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企业先进的联合形式,是生产集中和资本积聚的最新表现。企业集团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多年来,企业集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我国应该组建什么样的企业集团以及如何发展等重大问题却常有争论。本文力求对企业集团的形成与发展进行研究,进而探讨发展我国企业集团的对策。
  
  企业集团的界定
  
  企业集团的雏形大约形成于19世纪中期,在这一相当长的发展过程中,对企业集团的定义尚没有达成共识,不同的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集团作出了不同的定义。其中,国内外关于企业集团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企业集团是法人联合体,其成员单位都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企业集团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人企业的联合组织。
  厉以宁在《企业集团与垄断、竞争》一文中提到:企业集团是企业之间横行经济联合的产物,它是若干个企业在同一地区、同一部门或跨部门跨地区的经济联合体。这种联合体,可能主要在生产销售领域内,也可能深入到所有权范围,这两种可能出现的联合都会形成企业集团,只是前一种联合形式的企业集团比较松散,后一种联合形式的企业集团比较紧密。
  《现代日本经济事典》对企业集团所作的表述是:企业集团不是简单的企业聚合,而是特殊形式的大企业结合形态。 “特殊形式”的大企业结合形态主要表现在6个标志:相互持股、组成经理会、建立联合投资公司、大城市银行成为企业集团的中心、综合商社成为企业集团的另一个中心、配套的行业组成。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前两种表述基本上涵盖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横向经济联合中所涌现出来的所有企业经济联合体,包括的范围比较宽广。还有一种表述是把早期的卡特尔、辛迪加等垄断组织、现代松散的企业联合体以及具有典型意义的一大企业为核心的企业集团排除在外,仅以大银行为核心的企业集团看作为企业集团。这种表述过于狭隘。
  笔者认为:作为一种联合经济组织,企业集团应该是以一个或几个具有法人地位的大企业为核心,一批具有共同利益,在生产、销售、技术、所有权等有密切经济联系的并受这个核心集团不同程度控制或影响的许多法人企业作为其外围,通过不同形式的利益联系,例如资金(包括相互持股等)及契约等而构成的经济联合体。
  
  企业集团形成的理论分析
  
  任何事物的形成与发展都有其原因,企业集团这一经济组织的形成与发展同样有其动因。多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对其形成动因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并形成了多种理论解释,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如下:
  (一)垄断论者的观点
  德国的鲁道夫.希法亭在《关于联合制的理论》中,从联合制的角度进行论述。他认为:经济繁荣时,加工部门试图与原料部门实行合并,以便联合后内部化降低成本,即后向一体化;经济萧条时,原料部门试图与加工部门联合,即前向一体化,也就是存在这种趋势:利润降低的企业总是试图与利润高的企业实行联合以增强自己的实力,以利于在竞争中超过其他企业。
  庇古从福利经济学角度认为:垄断具有一定结构上的经济性,如可以产生规模经济,可以集中更多资金从事研制新产品,可以通过产品来控制产品价格等。因此,走向垄断的联合企业比单个企业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我国学者马健行在《当代资本主义的特征依然是垄断》一文中指出:克服利润率下降和克服阻碍平均利润率形成诸因素的最有效最重要的办法是企业间的联合,即实行联合制,建立联合企业。通过横向联合,可以使那些资本有机构成很快提高利润率明显降到平均利润率以下的部门,废除自由竞争,人为的保持高价以便获得本行业的平均乃至高额利润;而纵向联合,是通过增强企业本身的市场垄断地位来获得高额利润,至少是能分享平均利润。
  (二)风险分散论者的观点
  由于存在不完善的市场机制和不完全的信息,企业的生产经营必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必然面对着的是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相关的联合,通过多元化统合途径结成企业集团,这样甲产品供大于求,乙产品可能供不应求;甲产品处于衰退期时,乙产品可能处于上升期,从而可以使风险分散。
  (三)交易成本论者的观点
  企业集团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是市场交易的“内部化”,从而降低市场上的交易成本,提高企业集团的竞争力。
  以上关于企业集团形成的动因理论探索,是从不同的角度作出表述,他们在解释某些企业集团形成上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例如在交易成本论中,垂直型即纵向型企业集团,由于某一企业需要另一企业的产品作为其原料或需要其他企业购买企业产品时,他们才有可能发生交易关系,在市场上才可能存在交易成本。此时,组成企业集团才有可能节约交易成本。若水平型即横向型企业集团,它们之间不存在产品的供求关系及生产要素的买卖,也就不存在市场交易,也就是不存在交易成本,因此,也就不存在因组建企业集团来降低交易成本的问题了。于是,交易成本理论在这儿就失去了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