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等教育论文>论科学运用体育游戏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一)

论科学运用体育游戏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体育游戏大学生心理健康
   论文摘要:体育游戏具有趣味性、竞争性、智力性、约束性等特点,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科学合理的运用体育游戏,有助于大学生自信心、探索精神与创造性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自我意识和智力的发展,有助于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它可以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辅助教材内容被推广运用。
体育游戏是以体育动作作为基本内容,以游戏为形式,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的的特殊的体育活动[Ci7。它具有健身性、趣味性、智力性等特点,被广泛运用于中小学体育课的辅助教学。而在大学体育课中往往被忽视。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后期,除了青年期具有的不稳定心理状态外,更有来自大学生特殊社会角色的压力和特点。因此,他们内心常常充满矛盾和冲突。由于处理冲突的经验不足,这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会产生心理失衡,导致心理疾病。据1989年国家教委对全国12.6万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20.230o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纪宏(1998年)对北京师范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调查表明,24.62%的新生有心理问题Cz7。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不相信自己等。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体育教师也要担负起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任。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以它健身、娱乐、教育的功能能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它都是集体进行的,学生通过游戏活动相互交往,能加深同学之间的了解,增进友谊。在体育课中科学的增加游戏教学可以增强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团结互助的优良品德。体育游戏可以作为辅助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手段,也可以成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锻炼方式。
  1体育游戏的特点
  1.1趣味性
趣味是游戏的第一特性,没有趣味也就无所谓游戏。体育游戏能满足游戏者好奇和好胜的心理需求。它的趣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游戏包括各种实物及不同类型的动作和活动,刺激人的感观,引人捧腹大笑产生愉快感。(2)游戏动作的难度性,采用限制条件、提出要求等,能够使人积极参加活动,聚精会神于游戏。(3)游戏的情景性,游戏者可以通过自身的动作获得乐趣并很快进入角色,还可以不受压抑地实现自己的愿望,使自己的情感和态度自然地流露出来,产生身临其境的角色效应。<4)游戏的惊险性,惊险的动作能有效地”刺激“与吸引学生,能使人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而出现紧张、兴奋及集中注意力。
  1.2竞争性
体育游戏具有在明确的规则约束下公平竞争的特点。体育游戏常以胜负作为结束方式,在游戏过程中参赛者需要克服外界物质障碍、个人生理障碍和心理障碍,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突出重围赢得胜利。但这种胜与负和输与赢不同,不会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游戏的竞争性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的优秀品质和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在体育教学中适当穿插体育游戏对学生心理发展有积极意义。
  1.3智力性
不少的体育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智力因素,如集中注意力练习游戏、穿越障碍接力游戏等,都需要有急智才能快速、准确的完成游戏。在一些竞争游戏中必须开动脑筋、启发思维在游戏规则允许的范围内选出最佳方案来战胜对手。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兴奋性,经常参加体育游戏可以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皮层抑制兴奋的转换,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交替转换过程得到加强,激活游戏者更多的脑部细胞,使大脑思维想象的灵活性、协调性、反应速度得以改善和提高[,〕。
  1.4约束性和公平性
游戏总是受一定规则和要求的制约。规则能够约束犯规行为,维护游戏的安全,保证双方的公平竞争。规则可以调节游戏者之间的关系,让每一个游戏者都能达到心理平衡。
  2体育游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效应
  2.1体育游戏有助于启发思维,促进智力发展
体育游戏是一种复杂的条件反射过程,它取决于大脑皮层对内、外感受器所产生的各种信号的分析能力。在游戏中,学生的创造力、认识力和接受能力等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和锻炼,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了智力发展,如组间接力跑、算术接力跑等游戏可发挥学生的思维、创造和应变能力。
  2.2体育游戏有助于大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通过游戏可以在快乐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体格、体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增强自信心。由于主客观原因造成学生体育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较差的学生害怕做出的身体练习别扭好笑,在游戏过程中不敢参与练习,敷衍了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一方面对基础差的学生平均分组,加强个别辅导循循善诱,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另一方面应营造融洽轻松的游戏气氛,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使每个学生在游戏中获得良好的心理定势;还可运用激励机制,对学生取得的不同程度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及时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
  2.3体育游戏有助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认识自己的所有身心状况,包括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与他人和环境的关系。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的核心内容,标志着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与发展的水平程度,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力三种心理成分。体育游戏具有竟赛的因素和一定的情节,这无疑增加了它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但游戏总是受一定规则和要求制约,规则本身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渗透着社会的主流文化、价值观、道德观和民族精神等,可以调节游戏者之间的关系,而在体育游戏中,支配学生身体运动的自我意识,在规则的约束下,得以健康的发展。例如,学生在游戏中获胜,体验到自己的价值,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强其自信与自尊,使个性得到充分的调整和发展。再如,学生在体育游戏中,必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和要求的制约,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必然会产生一种规则意识,从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