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等教育论文>实战教学“一体化”模式的应用――以《招聘与录用》课程为例(一)

实战教学“一体化”模式的应用――以《招聘与录用》课程为例(一)

详细内容

【摘 要】从本质上讲,目前大学实验性课程的设置仍然是突出专业理论的应用与验证。然而社会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创新的要求。成功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实战教学法是高等院校,特别是商学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有益的探索。本文以《招聘与录用》课程为例,展示了实战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 关键词】实战教学法 “一体化”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
  
  一、实战教学法的内涵
  
  实战教学法,包含两层含义。其一,它是高等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二,它强调“真枪实弹”式的实战。
  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应该具备三方面的条件:首先要符合大学教育的基本教学规律,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有效使用,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计划、课堂组织、师资配备等方面有机结合,有利于实施。其次是教学活动的实施结果应该是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内化,工作的适应性提高;其三是作为教学方法,应便于推广应用,达到“五方面”受益,即校方满意、督学认可、院领导同意、教师易操作、学生动手参与。
  强调实战,主要是有别于仿真或模拟。教学过程以真实的背景为依托,体现背景信息的真实
  性、参与角色的责任性、操作过程的实战性和演练结论的客观性。
  
  二、实战教学法的三种应用模式
  
  实战教学在操作中有三种模式可选择,不同模式又适合不同的应用环境。
  1.“三环节”模式
  按照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规律划分,实战教学由三个环节组成。分别是理论讲述环节、课程实验环节和专业实践环节。理论讲述环节重点是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度讲解;课程实验环节主要是借助计算机软件模拟的实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专业实践环节以岗位实习的方式完成,教师的作用在于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
  “三环节”模式的应用环境是大学课堂、教学实验室和公司某实习岗位相结合。
  2.“两段论”模式
  按照完成教学任务的空间区位划分,实战教学分两阶段。第一阶段,在大学校园内完成,其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在讲述理论的同时,可以计算机辅助软件,以加深学生的理解)。第二阶段,教师针对某一课程的特点,指导学生在特定的实践环境(可以是社会用人单位,也可以是校内某用人岗位)中完成特定岗位的工作,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完成某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
  “两段论”模式的应用环境是大学校园与社会岗位的结合。
  3.“一体化”模式
  按照专业理论与实践运用的关联度,实战教学又可以设定在一个或多个特写的情景中完成,即采用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模式。
  “一体化”模式的内涵是指以专业理论的实战应用为主线,将专业理论融入实战背景中讲解,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与教师实战演练指导融通,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实战性,学生在实战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即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练中学”。
  “一体化”模式的应用环境主要在大学校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