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等教育论文>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一)

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一)

详细内容

【摘要】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高校共青团的重要任务和光荣使命;由于历史的、客观的、主观的各类因素的影响,当前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得到全面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本文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出发,详细阐述了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现状 对策
  
  一、引言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思潮复杂化、思想文化多元化使得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磨合和冲突空前激烈,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十分突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正处在转型的特殊时期,国内矛盾日益凸显。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有效地应对国内矛盾和各种危机,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并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必须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要,更是巩固党在青年群体中的执政基础的需要,高校共青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正是由于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且由于其形式活泼生动,易于被教育者接受和内化,所以,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得到相当的重视。可现实却不是这样的,由于各种原因,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社会对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深入了解,部分高校党政领导重视不够,高校共青团自身认识不透彻,团员大学生消极抵触。所以,尽管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规章制度不够健全,措施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部分措施针对性不强,环境中负面因素较多,理论研究水平偏低等等一系列问题。
  二、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绩
  (一)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巩固了党在高校发挥领导作用的群众基础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而巩固党在高校发挥领导作用的群众基础是共青团长期的政治任务和工作目标之一。为了紧紧抓住青年群体这个群众基础,高校共青团主要采取了以下六项措施:利用团组织生活、主题团日活动等阵地,坚持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教育和引导青年,提高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利用业余团校加强对重点青年群体的培训,提高各级团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深入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树立优秀青年典型,使广大团员青年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大力扶持高校学生理论学习社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建设理论武装工作的网络阵地,主动占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阵地。
  (二)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为维护高校及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他们与国内外极少数分裂主义势力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煽动青年起来闹事,大学生历来就是他们煽动的重点对象,如若教育引导不当,很容易就会出现不安定现象。近十年来,高校没有发生过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特别是没有发生过针对国家方针、政策或重要领导人的游行示威活动,即便有时出现了不安定的迹象,共青团干部也总是站在第一线疏导群情激奋的青年,最终化险为夷,消除了不安定因素。
  (三)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使科学发展观念深入青年人心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赋予共青团的职责和任务,更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社会的发展刚刚经历了并正在经历着物质生产迅猛发展的时代,人类以惨重的代价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物种濒危、冰川融化、水土流失等等换来了暂时的物质享受;就我国而言,代价还包括人口急剧膨胀、森林面积大幅缩减、土地盐碱化程度提高、两大母亲河水质恶化等等严重后果。这样的发展方式是短视的、偏执的,非可持续的,它不利于社会进步、不利于国家长久发展,也不利于个人的长远利益。高校共青团通过开展团组织生活、举办业余团校等学习形式,对广大团员青年进行科学发展观理论教育,使其全面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并且通过开展一系列以环保为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让广大团员青年深刻认识环境污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的规章制度不健全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规章制度是一切措施、行动的保障。规章制度健全与否是衡量一项工作是否成熟、完善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和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章制度不健全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1、增强团员意识教育的制度不健全
  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是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教育措施或途径是举办业余团校、开展团的组织生活、开展团员民主评议、组织专题活动如集体入团宣誓活动等等。据调研,当前高校共青团在这些方面有一些制度,但还很不健全。如团的组织生活方面,有的高校团委制定了团组织生活的申报制度、检查评比制度、总结交流制度等,对团组织生活的主题、内容、形式、频率、总结、交流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对持续、健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好的保障作用。但是这些制度尚没有全面推广开来,《团章》规定,共青团员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民主评议,但当前的情况是90%以上的高校共青团没有开展此项工作,即便是开展这项工作的高校团委,也是随意性比较强,没有固定的范式。为了切实增强团员意识教育,培养广大团员青年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高校共青团函待推广己有的较为成熟的制度化成果,积极探索业余团校、团员民主评议等专项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建设。
  2、加强团员社会公德教育的制度不健全
  个人的思想品德具体体现为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等三个方面,团员大学生远离家庭,尚未就业,社会公德成为体现其个人品德的最重要的因素。社会公德是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是人们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生活秩序,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最简单的行为准则和起码的道德标准。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多数青年学生在观念上都能够认同遵守公共秩序。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出现滑坡却是不争的事实。高校共青团一直以来采取多种措施,致力于培养团员大学生的社会公德,但是收效甚微,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制度不健全是其首要原因。
  3、团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与网络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共青团是青年人的组织,网络是青年人的爱好,共青团要走进青年、团结青年、凝聚青年,必须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教育阵地。近年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逐渐流行并普及开来,各高校共青团纷纷利用网络团校、网络论坛、校园BBS、红色网站等形式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重庆邮电大学的“红岩网校”就在全国引起良好反响。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相应的制度建设却没有及时跟进,显得相对滞后。
  (二)部分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措施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和针对性
  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团员青年,这个群体的思想特征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必须具有高度的系统性、连贯性和针对性,方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反之,如果不具备这三“性”,措施虽多,聚焦不够,犹如出拳没有集中力量,必然起不到预期的效果。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理想的效果,不仅需要校团委、学院分团委(团总支)、团支部的教育措施要有很强的一致性和协调性,而且需要高校团委各部门之间、团委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部门之间的措施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校团委最好能配合思想品德课或形势政策课的专题教育内容,开展“长征精神”、“红岩精神”、“航天精神”等系列教育活动,各学院分团委(团总支)和团支部要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开展团组织生活、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实地参观红岩遗址等等各类活动,如此才能形成全校教育之合力,有效、充分地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达到教育效果最大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