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思考(一)
详细内容
【摘 要】本文简要分析了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养成素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对艺术类大学生加强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 养成教育 途径
近年来高校学生的养成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因为大学生的养成教育不仅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而且与其成才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何谓养成教育呢?从广义上说,养成教育是指人的基本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行、行为习惯、健康体魄和生存能力的培养和教育。狭义的养成教育单指人的良好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特别是指青少年道德品质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养成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手段,其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其责任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
一、当代艺术类大学生养成素质现状
当前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既具有普通大学生的许多共性,例如视觉敏锐、时代感强、热爱生活、关心时事、有远大的抱负,又有其区别于普通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很多独特的个性,诸如个性鲜明、思维活跃、充满活力、专业情结浓厚等等。总体看来,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自律性差,缺乏文明的学习生活习惯和敬业精神
由于艺术类学生专业课的授课方式与普通专业有很大差别,他们常常给人“散”的错觉。加之他们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养成了他们成天自由散漫、无所事事的习惯。上课迟到、早退、说闲话、看闲书等不良现象屡见不鲜。此外,由于他们个性突出、富有创造与自由色彩,有时为了彰显个性,个别学生穿奇装、着异服、留长发,与学校环境格格不入。这些不健康的学习生活习惯不仅严重影响了艺术类大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弊于高校的学风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2.生活奢侈,缺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艺术类大学生大多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基本上是80后一代,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在家倍受长辈溺爱,为所欲为,父母为了他们能考上大学,总是在经济上给以最大的满足,生活上予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有意无意间便忽视了对他们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加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逐渐多元化和高档化,在现代生活消费意识的影响下,养成了他们追求新潮、追求高档、追求享受、生活奢侈、好逸恶劳、浪费粮食,不勤俭节约的不良习惯
3.缺乏责任心和集体主义精神
正值、诚信,对社会丑恶现象深恶痛绝,能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艺术类大学生的主流现象。比如:很多学生到敬老院、孤儿院、福利院看望、帮助孤寡老人和儿童,义务献血,自愿捐款,5.12大地震后,许多学生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自愿到灾区参加志愿者活动等,这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好评。另一方面诸如重实惠、轻道德、拜金主义盛行、权钱交易严重、腐败堕落等也不时的影响着大学生。导致有些人责任感缺乏,时时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的感受和评价,对身边发生的事不闻不问,漠然处之;功德意识欠缺,不爱护公物;个人主义思想严重,集体思想匮乏,凡事只考虑自己的得失,不愿参加集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