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等教育论文>我国高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一)

我国高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一)

详细内容

摘要:由于受教育价值观、职业特色、历史和现实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高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功利性、世俗性和趋同性及学校文化体系不健全、内部文化冲突严重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从大学精神的培育、学校文化体系的建立、特色文化的打造等方面人手解决现存问题,构建与职业高校发展相匹配、与高等学校文化本质要求相一致、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高等职业学校文化。
  关键词:高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问题:对策
  
  近几年,学校文化建设在普通高等学校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并得到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比较之下,我国高等职业学校文化还处在一个起始发展状态,不够成熟,存在许多问题。我国高等职业学校是在具有高中文化基础上,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的高等学校,其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大专学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工艺型人才。这也是高等职业学校区别于普通高等学校的本质所在。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学校得到了空前快速发展,与之对应的学校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发展缺乏内在的精神动力和育人的文化氛围,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行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探讨,这对于分析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及解决问题的路径,探索适合高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的模式,形成促进学校及人才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提升办学层次和人才的综合素养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高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与普通高等学校相比,高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既有所有高校文化建设的共性问题,也有职业高校文化建设本身所产生的问题。
  
  (一)普遍的共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文化建设认知的缺失,造成人们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片面理解及不当运作。从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过程看,在20世纪末学校文化建设刚刚兴起之时,人们主要关注“校园文化建设”,仅停留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表层,把学校文化建设局限于文学、艺术、体育等各类活动上。给学校文化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最突出地表现在部分学校把文化建设当成了“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去抓,只强调外在环境建设、文化活动的开展,忽视学校内在价值的追求和学校精神的打造,表现出明显的舍本逐末、追名逐利的倾向。这种认识至今在部分高校仍有很大市场。2、校园文化主体对学校文化重视程度不够,“校园文化主体可以划分为教师主体、学生主体、党政管理人员主体三部分:每一部分主体都在创造着各自的校园文化;各主体文化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特定的校园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尽管存在着主体的不同,但他们大都认为学校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忽视潜在的文化的教育价值,也因为学校文化建设是非强制性的课程教学,通常被视为软任务,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与学校的办学质量和育人质量无关。有的学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缺乏了解。不知所为;位置不正,听其自然;漫无目的,东鳞西爪;内容窄化,亟待完善;忽视校情,缺乏个性;大起大落,时行时止;口号居多,参与者少;安于现状,无所创新。”学校文化建设长期处于不受重视的状态。3、高校文化建设存在着“庸俗化、趋同化和简单化”的倾向。眭伊凡教授对这一倾向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他认为“所谓大学文化的庸俗化,即大学趋向非规范、非道德、非健康、非自律,甚至偏离大学组织本质属性的不良现象、不良行为有‘蔚然成风’之势”。“所谓大学文化的趋同化,即大学文化无个性无批判性和无创新性,为一种大学文化的清一色和一统化现象”,“所谓大学文化的简单化。即大学文化的肤浅性、无深度性及缺乏人文性”。高校文化建设的“庸俗化、趋同化和简单化”使得学校个性丧失,预示着部分高校的个性价值追求办学特色、文化传统、主打品牌优势正在趋于流失,主导学校内在精神的大厦失去了平衡。
  
  (二)高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缺乏理性追求,集中表现在学校的办学定位不准确、办学理念及核心价值观追求的偏离、大学精神的匮乏等。办学定位不够准确是指部分高等职业学校跟风现象严重,盲目效仿普通高校,追大求全,撇开了职业高校自身特色,游离了高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和职业发展需要。办学理念及核心价值观追求的偏离主要指办学的主导思想、学校的价值取向有脱离高等职业学校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轨道的倾向,偏重社会需要的共性追求,忽视职业的独特性需求,强调知识性、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忽视技术型、技能操作型人才的培育,大学精神的匮乏是指高等职业学校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相对稳定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由教育价值观、教育机制、教育制度、组织行为方式、教育氛围等构成的文化体系。这一方面的问题是高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它规定影响着其它方面问题的方向及解决方式。2、功利性倾向严重。高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的功利性倾向主要表现在重外表轻内涵、重眼前轻长远、重科技轻人文、重物质轻精神,由此导致文化建设的浅表化和低层次发展,学校文化的张力得不到合理的挖掘、释放,学校文化深厚而强大的育人功能无法得以发挥,正如有的专家指出:“我们的教育,教学过于重视知识,看重功利,讲究实用,重视那些关于今后的职业、谋生手段的课程,轻视那些关于思想、灵魂、信仰的课程”,而“一所学校的力量主要地来源于它深厚的文化使学生产生深层感受和体验的强度”,这也是高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中需要普遍重视加强的问题。3、高等职业学校内部的文化矛盾突出。需要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理顺解决。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我国高等职业学校的发展起步晚、时间短、发展快、大多数是由多所职业学校合并及改造而成,因此原有各不同文化群体之间在文化追求上存在着不一致、相互抵触、彼此冲突、甚至矛盾对立的状况,这是目前高等职业学校不可回避的问题。“多校合并后的管理一体化,并不会立即出现多校合并后的新的校园文化,在合并院校的内部、不同的校区。由于原来的办学历史、办学模式、办学理念的差异及办学特色的不同都会产生独特的文化,因而,在合并后一定时期内会产生各种观念和文化差异的碰撞,甚至会影响学校的稳定与发展。”对于合并高等职业学校来说,面对不同文化群体的价值定位、办学特点、制度建设、教育教学行为习惯及知识、信念、人际氛围等方面的差异,需要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化解原有文化群体之间的冲突、对立,达成认同一致的奋斗目标,形成文化合力。对非合并高等职业学校来说,主要面对如何建设学校文化、怎样挖掘学校的文化力及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的形成与释放等问题,要着重解决办学定位、价值取向、教育理念的选择、确立、践行等问题,
  
  二、高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中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
  
  高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既有历史发展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认识上的原因,综合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导致高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出现诸多问题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历史的和现实的角度看,我国高等职业学校的发展起步晚、时间短、发展快、规模大,并多为改造合并的学校,这为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起步晚、时间短,就意味着没有历史的积累与沉淀,而文化的形成不能没有历史、不能离开积淀;发展快、规模大,就容易导致效益中心、急功近利,强制性大于融合性,精神文化中的供需矛盾加剧等问题的发生;改造合并后的学校会需要更长时间整合不同文化群体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奋斗目标等。这些都表明我国现阶段高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问题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职业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客观地认识分析这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