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等教育论文>高校国家助学贷款问题研究(一)

高校国家助学贷款问题研究(一)

详细内容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助学贷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主要方式。在诸多高等教育贷款形式中,国家助学贷款是目前最主要的方式。本文论述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实施必要性和实施意义,并回顾近年来出台的有关助学贷款的政策,最后分析目前国家助学贷款所存在的困境并对这些困境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校 助学贷款 意见
  
  根据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部分家庭不能负担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费用。为了保证不让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应运而生。
  
  1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回顾及现状
  
  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和财政部做了《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规定》, 2000年国家助学贷款的范围扩大到全国普通高校,由本专科生扩大到研究生、第二学位的学生,经办银行也由中国工商银行扩大至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
  1999年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在2003年7月毕业后陆续进入还款期,但据统计,全国贷款学生平均违约率近20%。因此,从2003年九月开始,多数银行停止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工作。为了使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不至于夭折,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以前的国家助学贷款措施进行了改革,其中八个方面的改革较为突出:对以前的财政贴息政策进行改革;延长还款期;增加特殊情况下助学贷款的偿还办法;改革经办银行的确定办法;对普通高校实行借款总额包干的办法;建立和完善了贷款偿还的风险防范与补偿机制;建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要求各高校加强对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工作。
  在这八条改革措施中,最为重要的当属第七条,即给予经办银行风险补偿金的规定。这条规定在根本上扭转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实施情况,这条政策也改变了国家助学贷款的性质。
  
  2 国家助学贷款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国家助学贷款的推行,使我国大学生资助体系更加完善,也使得我国的大学生资助体系向适应市场经济的社会化大学生资助体系迈出关键的一步。助学贷款是在我国社会信用制度体系还不完善的客观环境下推出的,因此在实施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2.1《意见》出台前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
  《意见》出台之前,国家助学贷款在实施和运行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力度太小,供求严重不均衡
  到2003年底,在全国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中国家助学贷款覆盖率仅有8.4%。
  2.1.2 结构失衡,有违公平性原则
  国家助学贷款不仅总量不足、供需之间存在较大缺口,更为严重的是,它在不同地区、不同所属、不同学科类型的高校中的分布也非常不均衡。
  2.1.3 高拖欠率,贷款回收难度大
  从2003年12月开始,己经进入还款期的毕业生中有近10%人未还钱。据了解,这些涉及拖欠的学生一毕业,通讯方式不通知银行,原来贷款时填写的通讯方式也多有变更或不祥。
  2.2《意见》出台后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
  《意见》出台之后,国家助学贷款较之以前,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同时也仍然面临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