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企业战略>中小企业制定战略的原则及选择模式(一)

中小企业制定战略的原则及选择模式(一)

详细内容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其工业总产值及实现的利税分别占总值的60%和40%,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及贡献了出口总额的60%。以至于有专家预言,未来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将取决于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但不断变化的环境将使中小企业面临新的挑战。WTO来了,INTER更是“肆无忌惮”地迅猛普及,市场在变化,消费者也在变化……在新形势下,中小企业如何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战略,才是关键中的关键。本文试图给出中小企业制定战略时应考虑的几个主要原则,并归纳出一个基本的战略选择模式,以期能为广大中小企业制定一个有别于大企业的、明确的、合适的竞争战略提供一些帮助。

  一、基本原则:专业化和突出核心专长

  现代战略理论的前沿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优质的、特异的资源。而我国企业则总是喜欢把企业的优势来源定位于如劳动力成本、获得资金的难易程度以及与政府的关系等外部因素上。这是―们瞅的问题。企业应抛弃这种观念,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结合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找到本公司与众不同的资源(这可能形成企业将来的核心竞争力)。

  很显然,中小企业由于财力、物力和人力等因素限制,不可能在多个行业都具有竞争优势。所以,这就要求企业做到“有所不为而后有为”,坚持专业化发展,集中企业内部资源,强化核心专长,由此来培育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那些“各领风骚二三年”的中小企业正是由于盲目多元化带来优势资源的分化,导致企业竞争优势的瓦解,失去了生命力。对于高技术中小企业而言,重点强化核心技术开发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最可能成为企业的核心专长从而演化核心竞争力,这方面的代表是软件业霸主微软公司和我国的北大方正公司。但对大部分非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而言,它们的核心专长最可能来源于战略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工艺创新能力、企业文化以及有效营销服务体系等非技术开发能力,这是它们的比较优势所在,这几项能力必须协调发展,否则必将受到木桶原理的制裁。比如联想在中小企业时期并没有采取当时流行的。“技―工―贸”战略,而采用了与之恰恰相反的“贸―工―技”战略,优先与东芝等跨国公司联手做强贸易,再发展自身的工业基础,最后才形成现在国内独树一帜的技术开发核心竞争力。又比如“蓝色巨人”IBM,它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其超群的技术开发能力(IBM电脑的主要器件都是其它公司的),而是它独一无二的组织结构和强大的营销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