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邦周成建:“关店潮”只是结构性调整(一)
详细内容
全球化时代,国际知名服装品牌纷纷落地中国,让一度辉煌的国内年轻潮牌深陷“关店潮”的质疑,也面临亿位数高库存规模的压力。 针对当前国产服饰行业热门的“关店潮”、“库存压力”和“C2M”(即“客户对工厂”)等话题,美特斯邦威董事长周成建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关门潮”只是一种结构性的调整过程,并认为企业静态库存并非是致命挑战,本土服饰行业应寻找库存消化契机,并在未来利用互联网实现服饰的“客对厂”个性化定制。
“关店潮”缘起结构性调整
问:我觉得美邦在整个行业中从股价的角度来说表现其实是不俗的。但是之前像班尼路、真维斯、以纯这些所谓的国内的年轻潮牌都陷入了关店潮,前不久也有媒体说美邦去年也关了200多家店,这是真的吗?美邦现在在失宠吗?
周成建:关于店铺这个事情,我们这么多年来一直是有调整的,也有合同到期没办法续租的,我们大量的物业是租的。第二个方面也有城市搬迁的,特别近五年中国的城市再造、改造,这个搬迁是非常非常大的,变化是非常之大的。所以,有各种因素结合在一起,一年调整几百家店这并非是很奇怪的事情,我们在全国有四千多家门店,也就有5%左右的店铺的位置做调整做改进,我认为是处在一个非常良性的结构性的改进。
当然,我认为这几年来互联网的发展,这也需要做一些渠道的调整,原来可能在主商业街上会密度很高的店铺,三百米、五百米的商业街我们开三家店、四家店都有,从今天来看,人流是逐渐在下降。
还有一个是城市的商圈不断在调整、变迁的,这样的话原来整个城市都到这家店购物。现在有更多的就近的MALL,就近的生活小区的商业氛围的地方。这里的人流就优化掉了,原来开五家店,现在可能有一个门店在那里就足够了。你要关掉几家,否则你就没有损益价值了。所以,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在商言商,主要是它的损益,没有损益必然调整。
还有就是你如何更好的服务消费者,原来开很多家店的目的是人流量非常大,你一家店是无法满足需求的,需要多家店才能满足需求的。现在有些人就不需要非要到某一条街上去了,可以在自己的小区旁边有新的购物中心,或者有新的商业街。我们需要把这五家店关掉十家,但我们在另外地方要开出5家,开出7家,可能是这种结构。所以,这是一个自然的合理的一个调整关系。
本土服装品牌要聚焦品牌力构建
问:但是我们也确实看到在一些比较主流的购物街,比如在北京,我们就拿西单附近举例,往往可以看到在H&M或者ZARA这样的国际会时尚店里一进去有种被打劫的感觉,就是人满为患。可是它对面的美邦就有点儿门厅冷落的感觉,有没有受到这两个品牌或者是这种国际快时尚品牌来自外部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