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手记:我所犯的那些入门错误(一)
详细内容
2013年的8月25日,我和连客团队的三个合伙人一起在打包清理我们办公室中剩余的杂物。合伙人J坐在地板上,调侃说“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创业失败了好不好?”其实他的意思是,2012年11月,他曾经负责关闭连客位于北京东四的办公室,变卖了所有家具和办公用品,打包撤出;2013年2月,他又一次和当时刚刚裁员一半的连客团队一起清扫我们曾经的大办公室(就是有四面巨大的黑板墙的那个),收拾东西准备撤出。这是他的第三次。扔东西、装箱、搬运,承载无数加班夜晚的空间瞬间一片空荡荡。而连客,即将从一个公司转变成一个由感兴趣的人们一起兼职运营的项目。
人们总是想要遮遮掩掩自己的失败。为了自己的名誉也好,形象也好,想要成为一个传奇也好。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极少在大众媒体上读到鲜活、详尽、真诚的创业失败故事。
相反,好莱坞式的逆袭故事、成功案例们的“砖家解读”每天都像病毒一样前赴后继地涌现在我们微博、微信的信息流中。但正如迈克尔・刘易斯在2013年在普林斯顿的毕业演讲上做说的,成功者总是高估了自己的决策,严重低估了运气的重要性。
在社交媒体的放大作用下,这制造了一种空前的假象。尽管成功者就像灾难片的主角们一样,每一个活下来的背后都躺着九百九十九个领了便当的龙套,但媒体就像是带有欺骗性的摄影镜头一样,让你我很难感觉到这个悬殊的比例。更可怕的假象是,看着这些成功学的故事,人们会觉得自己只要有勤奋、聪明、坚持、意志力、和一些好的灵感,便也可以战无不胜。这种“无知的乐观”造成了很多天赋和生产力的浪费。
所以我决定做些不一样的事儿。
虽然连客也有过一些让人热血沸腾的时刻,但我只想和大家细致地分享我过去两年中犯下的至少一百个大大小小错误,以及它们如何导致了失败的故事。从“无知的乐观”到“知情的悲观”再到“知情的乐观”,这些错误才是我这段美好经历中最大的收获。
忘了哪个智者曾说过,成功其实很简单――你只要在每个阶段都不犯那些最重要的错误就好。我很喜欢这句话。在这个成功学导师漫天飞舞的时代,我们已经很难听到这么真实又诚恳的话了。这么说吧,虽然“每天早上打坐冥想15分钟”对于创业者来说是一个好建议,但是杰夫・贝索斯很显然不是因为这15分钟的冥想才打造出亚马逊帝国的(哪怕这个建议来自杰夫・贝佐斯本人)。更糟糕的是,我们一天又一天接受到的类似“140字的成功秘诀”几乎数之不尽,而一个普通人很难同时做到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