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历史典故素材>作文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认识

作文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认识

详细内容

篇一:《我爱书法艺术作文》

9岁那年,我开始学习毛笔书法。从此以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我爱上了祖国的书法艺术。

第一节书法课,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中国文字发展的历史。原来,我们祖先在6000多年前就已经使用甲骨文了。老师请我们猜两个字,第一个水字我一下子就认出来了,因为它就像流动的溪流。第二个字,老师启发我们,太阳把下面烤得起了火,而一个人还手持火把在上面跑。我们马上就联想到了“热”字。多形象啊!那时候的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用笔、结构、章法等。也就是说,我们祖国的书法艺术可以追溯至几千年前!

我们说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艺术奇葩是毫不夸张的。

随着我学习书法艺术的深入,我越来越了解到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中国书法艺术讲究“和谐”,“点”和“线”互相呼应。我想,我们的祖先是多么有智慧呀!他们在几千年前,就懂得了“和谐”的重要性。而我们现在,在遭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后,才知道要和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和平相处,要和大自然和谐共存。

中国书法艺术强调“修身养性”,所谓“笔品即人品”。创立“颜体”的大书法家颜真卿,他的楷体雄伟庄严,堂堂正正,如同伟丈夫,而他也以崇高的人格辉耀千古。他一生正直淳朴,是大唐的中兴之臣,被称为“书圣”的王羲之,他的行草飘逸空灵,至今无人能及,“草圣”张旭,他的草书奔放豪迈,大气磅礴,这都和他们无拘无束、拥有自由的心灵有关。

篇二:《我的书法艺术(500字)作文》

精选作文:我的书法艺术(500字)作文

艺术,包括很多种,如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建筑、语言等。我喜欢的艺术是书法。我喜欢练字,喜欢书法。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我饱尝了艰辛。虽然曾经想要过放弃,但一次次收获的喜悦,让我坚持了三年。那是三年前的一天,爸爸带我去参观书法现场大赛。当我走进那现场时,就被这种连空气都带有墨香的气氛沉浸到无可救药,此刻,一个学习书法的念头在我的心中萌生。就这样,爸爸给我报了一个书法班。从此,我便走上了,书法艺术之路。刚开始,我是从笔画开始练起的,横、竖、点、撇。。。。。。一下一下地练。由于我对书法的热爱,我可认真了,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五年级时,因为要期末考,功课很紧张。是不是要放弃呢,我心开始动摇了。爸爸,看着我那么犹豫,就带我去小区的书法室参观参观。当我走进书法室,梅花香自苦寒来七个大字赫然映入我眼帘,同时也引起了我的反思:是啊!做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艰难困苦,才能取得成功。于是,我又很认真地学书法。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书法越写越好,每次参加书法比赛都能获奖辛苦的劳动让我有了收获。书法,它让我在勤学苦练中享受成功的快乐。这就是真正的艺术1六年级:钟雪儿

篇一:我与书法

我与书法

我爱书法,因为它是我国一门独特的艺术;我爱书法,因为它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株永盛不衰的奇葩。我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在这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许多令后人景仰的大书法家——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他们以及他们的书法艺术作品在历史的星河中熠熠生辉,闪烁着中华民族的智慧。

记得我

形,如悬针竖、撇、捺、钩),有“藏锋”(将笔尖收回画中,如垂露竖,笔画尾端呈圆形)。

结字又叫结体或间架结构。启功先生曾指出,写毛笔字一要把握间架结构,二要练好笔画特点。间架结构比笔画特点重要。间架好的字,笔画特点不突出,也还顺眼;反过来就不行了。因此,认真研究并把握好字的结体规律十分重要。所谓“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一开始应先从楷书或隶书入手。掌握各种笔法后再学其它书体就有了基础。临帖是练好字的必经之路。不临帖,全凭自己的想法随意写,是上不了路子的。学写毛笔字一定要有恒心与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骄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古人都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按学习规律坚持临池不辍,必然学有所成。书法”像是一本书,让人爱不释手;“书法”像是一首诗,耐人寻味,“书法”更像是纯净的水,洗去我内心的不安、烦躁、伤心

我爱书法,因为我认为它是一种美丽的笔尖艺术。我爱拿着毛笔在纸上写那苍劲有力的大字时的样子,我爱书写大字时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更喜欢看笔尖在纸上画出的它们那优美的身姿„„

篇二:关于学习艺术的作文:我学书法的苦与乐

关于学习艺术的作文:我学书法的苦与乐

我学书法的苦与乐记得我6岁的一天,妈妈带我来到书画学校报名。老师让我试着写一下,我像拿腊笔似的抓起了毛笔,还弄得满

手都是墨。

那时的我很调皮,用妈妈的话说“没有一秒钟能坐得住的”,才写不到五分钟,就开始搞小动作了。但看见大家都在埋头练习,我不好意思地又拿起笔来。又过了不得五分钟,我又探头去看看邻桌的小朋友;一会儿又故意用毛笔在自己的衣裤、桌椅上乱画;一会儿又把盛墨的碟子打翻了??

一年级的时候,我参加了学校的书法班,可是我依然很粗心很调皮,虽然悟性高,进步快,可是每次写完书法回家总是脏兮兮的。

在学校书法班,我很快过了“正”字和“永”字关。妈妈告诉我书法是我国古代文化精髓,能修心养性,对我的将来很有帮助,于是我在黄老师家继续学书法。一个学期过去了,我不但没有耽误功课(利用周六周日和晚上做),书法也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当我完成了两幅作品后,开始觉得练书法有些乏味,提不起兴趣,练习时总走神。幸亏老师及时发现,给我换了一种新字体——张迁碑。我突然觉得很有新鲜感,又很有挑战性,而且这种字体也适合我,笔画粗厚大气。我越写越投入,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获得了“全国少儿书画大赛”二等奖。这就是我学书法的故事,让我懂得了只有付出才有收获,我一定会继续练下去的。篇三:我爱书法书法是一种艺术,一种爱好,一种乐趣。书法让我受到一种熏陶,书法可以让我变得宁静。在我刚上小学的时候爸爸就给我报了兰州的琴韵书艺书法培训班,在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的书法有了很大的进步。

书法来源于生活,让我们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书法讲究横平竖直,一笔一画都充满写字者的情绪,都需要我们区认真琢磨笔锋、字间距等,也就是笔法和章法。

我在学书法时,曾经半途而废过,因为我没有耐心,总感觉很枯燥、乏味。后来,我发现书法里蕴含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让人着迷,于是才重新爱上它。

书法,内涵很丰富,古代就有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说。而毛笔则有很多种,按大小可以有小楷、中楷、大楷,斗笔等,按照材料还有羊毫、狼毫、兼毫等,甚至还有大小白云等等。

而写书法时,要坐直,右手要正确执笔,左手轻轻压在宣纸上。

书法创作是技法、情感、个性的混合体,是书法家思想、意趣、学养等方面的彰显。偏工易就,尽善难求,一个人格鄙俗、精神境界平庸而又了无思想的人断不能进行书法创作。书法在我们民族数千年的文化遗产中,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并赋予追求她的人虚静、笃恭、至思、养性,可谓:艺术是生命和人格的表白。

我从八岁时才有兴趣和毛笔打交道,虽然当时写的不怎么样,但是觉得很好玩。现在,我懂得了毛笔字的正确写法,时常临帖,而且也从中悟出很多人生的大道理。我相信,我一定会把中国的传统书法练好,把文化基础打好。

篇四:书法艺术感言

作文一路有你,风雨无阻

一路有你,风雨无阻

定西市安定区杏园中心学校八年级2班韩冬梅

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题记在那些埋头苦读的岁月,寒窗伴灯火,从白纸黑字的书本上,我们嗅出一缕缕心旷神怡的墨香,陶醉于知识的魅力,震撼于真理的价值。这时,你我走过的日子,是那一抹晨曦,是那一缕清风,是那一阵骤雨,是那一弯彩虹„„

我与你相识在一个初秋的早晨,那时我早已踏进小学的门槛。你的存在使我认识到团结的力量,不知多少次你那挥洒的汗水,使我的内心振奋,于是我加油呐喊,只为想让你超过别人,走向胜利。而你的失败却让我学会了坦然。运动会—有你存在,我们一起哭过、笑过,失败的苦涩使我发现自己还不够强大,而你不能为我一直遮风挡雨,你使我认识到这不正如以后将要面对的生活吗?失败了绝不只是哭哭就够了,而是需要重新接受挑战,只有敢于挑战,敢于努力,敢于挥洒辛勤的汗水,才能雨过天晴迎来彩虹。

字,就像心,心倾斜了,路便迷失了,人的重心和方向也就偏离了,执拗的我曾迷失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书法的练习曾一度使人的心静下来,字如其人,一个字写不好,于是不断的继续练习回头重新审视。这就像回顾过去,审视自我,重新认识自己,

让人生的路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多一些清醒,少一些迷茫;多一些前进,少一些羁绊;多一些稳定,少一些草率。

有时,一路走来,只顾着急速前进,却忘了自己早已筋疲力尽,在最不愿意的时候无奈地停息,于是在忙碌之中我们需要快乐、喜悦来拓展生活的宽度,增添生活的厚度,这是一种填充我们心房的美,如果没有了这种美我们的快乐便难以表达,没有了属于我们的自信,留下的只是形式上的微笑,我们难以笑得轻松自如。虽然我现在已不是小孩,但是六一我们是多么的期待你,你伴我走过了朝气蓬勃的年少。我昂首挺胸信步走来,一路体验着艺术带给我的快乐。

风吹、草动,风扬起发丝,现在,总让我们难以把握,也最容易让我们失控,我们满眼触及的是世界的种种新奇有趣,却忘了它带给我们背后的痛苦。随着我们不断的成长,这些历练我们的生活实践已离我们渐渐远去,剩下的很长一段路需要我们自己去面对,把这些成长的积累运用于生活之上,以至于不便迷失自己。

这个校园是历练我们最好的地方,这是一份与众不同的礼物,它带给我们最好的情感经历,这种校园实践让我们学会了成长与师生间的交流,老师传授给我们的知识和同学间最纯真的友谊每时每刻都在锻炼着我们的思维能力与意志。

这一路走过,你总是伴我们成长,我们也在阳光下渐渐长大,经历挫折,有了你的陪伴,我已不再孤单。谢谢你与我同行!

篇三:《试论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试论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也是世界艺术宝库的一朵奇葩。大哲学家黑格尔提出:“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林语堂先生认为:“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中国人民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因此,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①中国汉字书法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是与人们的审美心理以及艺术实践活动分不开的,其数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整个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们从一般的审美规范出发,结合历代书论中的有关论述,对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进行初步研究探询。

(一)书法线条美线条是构成汉字书法的基本元件。书写时根据需要,书法线条呈现出长短、粗细、方圆、曲直、斜正等各种形状,这些线条,曲直要适宜,纵横要适度,强弱要得当,布白要合理。著名美学家李泽厚说:“中国书法——线的艺术„„运笔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转折顿挫、节奏韵律„„净化了的线条,如同音乐旋律一般,它们竟成了中国各类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的灵魂。”②线条美的首要特征是力度美。这种力度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线有“立体感”。米芾说:“得笔,则虽细为髭发亦圆;不得笔,则虽粗如椽亦扁。”这里所谓的“圆”即“立体感”,“立体感”线条,即使细如发丝,也有入木三分、力透纸背之妙。二是“涩感”。所谓“涩感”,是点画线条似乎克服阻力、挣扎前进的表现,给人心理上的一种力量,重点表现在笔尖的提按动作,或轻或重,或驻或行,提提按按,驻驻行行,从而达到苍茫的效果,古朴而雄浑。刘熙载《书概》中说:“惟笔方欲行,如有物拒之,竭力与之争,其不期涩而自涩矣。”③便是对“涩感”这一审美意趣的真实体验。线条美的第二特征是节奏美。书法线条用笔强调轻重徐疾,抑扬顿挫,就像音乐的旋律一样能给人以节奏感,因此有人称“书法是无声的音乐”,是不无道理的。人对节奏最敏感的器官固然是听觉,但人的视觉也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受能力。在作为视觉艺术的书法作品中,节奏主要是利用既连续又有规律变化的点画线条,引导人的视觉运动方向,控制视觉感受的变化,给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节奏感受。孙过庭《书谱》云:“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④即是对线条节奏美的追求。有的人作书,线条粗细一致,没有轻重变化,缺少节奏感,就一根根火柴堆在一起,毫无生机,更不用说情感和生命力了。

(二)书法造型美中国书法是造型的艺术,这就如同建筑一样,有了砖瓦、木料、水泥等基本材料,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法,进行各种空间组合,才能造出结实、漂亮的楼房。汉字形体基本呈方块形,但具体到每个字又有繁简、大小、俯仰、重叠、疏密、长短、奇正、向背等造型意义的结构特征。一个字不论有多少笔画,偏旁部首多么复杂都均衡而巧妙地组合在方块里,整体表现出既平衡和谐又灵活多变的审美特征。明代陶宗仪《书史会要》云:“夫兵无常势,字无常体: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日月垂象,若水火成形。倘悟其机,则纵横皆成意象矣。”简单的点画线条,在书法家的笔下,通过张弛变化、向背呼应、穿插交错、疏密大小以及点画的比例布白、均衡协调等手段,共同组成一个个单独的审美个体,既合乎法度,又富于变化。书法的字虽小,但审美内涵依然丰富,含有艺术造型的意趣和哲理。纵观历代书家名作,或中宫收紧,四面辐射;或变形夸张,以险取胜;或严谨,或空灵,或内包,或外拓,或欧体之侧身险绝,或颜体之正面堂堂„„《兰亭序》凡28行,324字,有重者皆构别体,其中21

个“之”字,变转悉异,姿态各不相同,极尽变化之妙,充分表现了结构的造型美。

(三)书法的章法美书法章法也是书法审美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书法历来都是非常讲究其外部形质的。一幅审美的书法作品,首先应该有一个完美的外部形式,作为欣赏者也往往首先注意的是作品的外部形式,或中堂,或条幅,或扇面,或对联,或条屏,或斗方,或手卷„„这些优美的幅式,是千百年来历代书家创作经验的结晶,也是欣赏者进行鉴赏的前提基础。书法创作除大章法外,还非常讲究内部的经营与布置。成功的章法布局集中体现了虚实结合的美学原则,邓石如的“计白当黑”,便是这一美学原则的具体运用。章法之所以也称为“布白”,是因为章法实质是对空间虚实的艺术处理。“实处之妙,皆由虚处而生”。“虚”与“实”,“白”与“黑”,相依相生,相映成趣,给欣赏者留有审美想像的广阔天地。也就是有笔墨处重要,无笔墨处也重要;字里行间均有笔墨,有情趣。此外,书法还讲究承上启下、左顾右盼,以及局部美与整体美的和谐统一。楷书由于字体端正,字字独立,似乎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关系不很强烈。但是只要我们细心地对历代法帖进行观察和领悟,也不难感受到总有一股不可阻止的气势贯穿全篇。行书更是如此,如颜真卿《祭侄稿》,全篇字字相关照,行行相呼应,气势连贯,浑然一体。清包世臣说:“古帖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如老翁携孙,长短参差,而情意趋势,痛痒相关。”形象地说明了书法作品章法美的艺术效果。

(四)书法的气韵美书法的气韵美,是整个书法审美标准的灵魂,也是打动欣赏者的内在机制。所谓气韵,就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神韵,这是作品中书家精神和情感的反映或流露。人的感情丰富,个性迥异,所形成的书法作品的神韵、风格也千差万别。如“二王”的行书作品,温文尔雅,清劲秀美,欣赏这种优美的艺术作品,往往使人联想到一缕缕平和的春风,或一阵阵温柔的小夜曲,从而产生一种轻松愉快、心旷神怡的心境。再如张旭的狂草作品潇洒放纵,刚劲峭拔,欣赏这种壮美的艺术作品,往往令人联想起奔腾的黄河、巍巍的群山,从而产生一种豪迈、旷达的心理情感。书法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艺术,同一书家在不同的创作条件所创作的作品也会呈现多变的气韵。孙过庭《书谱》云:“右军之书„„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5)颜真卿正是在闻其侄季明英勇就义的噩耗后,奋笔疾书,把无限的哀痛、悲愤借助笔墨线条宣泄出来,而形成了千古不朽之作《祭侄稿》。综观历代书法名作,或沉雄遒劲,或清丽和婉,或端庄厚重,或倜傥俊拔,或浑穆苍古,或高逸幽雅,真是百花齐放,绚丽多姿,不同的神韵给人以不同的美感。

参考文献:1.林语堂《中国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57页。2.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第43页。3.4.5《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

篇四:《中国古代书法》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艺术青春常在。浏览历代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追寻三千年书法发展的轨迹,我们清淅地看到他与中国社会的法发展同步,强烈的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书法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书法艺术最典型的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和东方文化的优秀,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与伦比的深厚群众基础和艺术特征,书法艺术愈加受到大家的青睐。文字之始,即书法之始。在人类艺术的宝库中,中国汉字书法艺术是一门独步世界的艺术奇葩,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是中国书法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离开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书法则无从谈起。古人云:“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人们书写汉字,作为记录的手段时,具有文化交流、传播的实用价值,而在书写过程中对汉字进行艺术创作时,具有极其鲜明的艺术价值。

书法是时间的艺术,空间的艺术,运动的艺术。我们透过书法的线条表象,窥探种种不同的生命运动和心灵轨迹。书法史,实际上就是运动史、生命史,更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本书书法流派传承线索清晰,书法理论阐释与艺术鉴赏并-重,作者的个人见解则穿插于广征博引和美学追问之中。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被誉为“世界上最高的艺术”。书法是文字艺术。文字是文明的标志,文字艺术是文明的奇葩。汉字始,书法始。中华民族第一个用线条表示汉字意思的人,就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位书法家。

书法是时间的艺术,空间的艺术,运动的艺术。我们透过书法的线条表象,窥探种种不同的生命运动和心灵轨迹。书法史,实际上就是运动史、生命史,更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本书论述了自上古至清末数千年中国书法的发展,并以其特有轨迹进行历史分期:混沌萌生(史前至夏);浑然入序(商至西汉);求度追韵(东汉至南北朝);崇规隆法(隋唐五代);尚意宣情(宋至明中);抒性扬理(明中至清)。全书书法流派传承线索清晰,书法理论阐释与艺术鉴赏并重,作者的个人见解则穿插于广征博引和美学追问之中。

两晋时期

魏晋名家-书圣王羲之书法魏晋名家-书圣王羲之书法晋时在生活处事上倡导“雅量”“品目”,艺术上追求中和居淡之美,书法大家辈出,简牍为多,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妍放疏妙的艺术品味迎合了士大夫们的要求,人们愈发认识到,书写文字,还有一种审美价值。最能代表魏晋精神、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人称“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子王献之的《洛神赋》字法端劲,所创“破体”与“一笔书”为书法史一大贡献。加以陆机、卫瑾、索靖、王导、谢安、鉴亮、等书法世家之烘托,南派书法相当繁荣。南朝宋之羊欣、齐之王僧虔、梁之萧子云、陈之智永皆步其后尘。

亭序(王羲之)

★《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全文共二十八行,

三百二十四字。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

的发挥,文中,凡有相同的字,笔法姿态必不相同,如出现的20

个“之”字,竟然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绝。当中章法、

结构、笔法都极其完美,被历代书法家尊为“书法第一”,成为

读书人写字必习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