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历史典故素材>什么是万隆精神

什么是万隆精神

详细内容

篇一:《时政热点:万隆精神具有强大生命力》

时政热点:万隆精神具有强大生命力

2015-04-2415:06公务员考试网/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时政热点:

万隆会议开启了一个新纪元,新时代仍然需要万隆精神

光阴荏苒,万隆会议已迎来60周年纪念日。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完全由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地枷锁获得独立的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标志着这些新兴国家开始以独立姿态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揭开了国际关系史上的新篇章。

去年此时,笔者利用赴雅加达参加会议之机,专程去参观了位于万隆市中心的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通过电影纪录片和当年的报纸等重睹周恩来总理的风采,重温万隆精神,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站在庄严朴素的会议大厅里,我心里默念着一句话:万隆会议开启了一个新纪元,新时代仍然需要万隆精神。

万隆会议确立的十项原则,不仅为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奠定了基础,也是对《联合国宪章》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丰富与发展,加强了现代新型国际关系的法理基础。万隆精神还是此后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的不结盟运动的助推器。如今,虽然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万隆会议倡导的团结、平等、和平、合作的价值观念,以及呼吁各国尊重正义、担当国际义务等内容在今天仍有着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万隆会议作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国际政治事件而永载史册。

一甲子沧桑巨变。今天,亚洲与非洲已成为发展与希望的大陆。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万隆精神历久弥新,依然在国际关系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中东处于亚非两大洲的连接处,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热点问题集中,长期战乱动荡频仍,虽经国际社会千般努力,但热点问题仍持续升温。作为前中东问题特使,笔者常心系中东安危,思考动荡持续的深层次原因。万隆精神所包含的国家主权独立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未得到遵守,为外来干涉提供了可乘之机,导致各种矛盾交织发酵,是其根本原因。

当今世界,和平、合作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要和平,谋发展是中东国家和广大人民的心愿和期待。中国政府始终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作为对外交往的基础,作为处理国际事务的指导方针,主张通过谈判对话等政治方式和平解决争端。践行万隆精神,努力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各个国家和平共处,中东问题才能标本兼治,实现和平、稳定、发展才真正有希望。中东乱局应成为人们的一面镜子。

世界潮流,浩荡向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与时俱进提出建立“一带一路”的倡议,是新时期对万隆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首先是亚非国家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为亚非地区乃至世界共同发展注入蓬勃生机。同时,

“一带一路”还会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中方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价值观,坚守的是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

与此相伴而生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业已汇聚了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亚投行设立涉及的成员涵盖了许多昔日参与万隆会议的亚非国家,也可以说这是中国和国际社会为纪念万隆会议60周年送上的最好礼物。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中国传递的是亚非国家的心声和正当诉求,维护和捍卫的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尊严和正当权益。秉持万隆精神,大力倡导各方平等相待、求同化异,共谋发展,就一定能向着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不断前行。

(作者为中国前中东问题特使)

《人民日报》(2015年04月21日21版)

华图官方面试备考课程购买入口:

2015年针对河南乡镇公务员考试、选调生考试、公务员考试,华图教育、华图网校联合出版发行最新、最全、最权威的联考密卷。华图连续五年出版发行联考密卷,每年行测试题题型命中率达90%以上,热点词汇类申论多次命中考题题干和问题,华图出版的密卷几年来成为考生考前必备的备考神器。

喜迎河南华图扎根中原八年庆典之际,凡与2015年4月4日至4月20日期间购买联考密卷考生均可享受最低折扣,原价173元/套,现价128元/套(含邮费)。

联考密卷活动QQ交流群:VIP一群397082462,VIP二群144196997(加群与群主直接沟通购买即可,邮寄地址要详细)。联考密卷活动抢购电话:0371-87095130转828。特别说明,凡是在活动期间购买联考密卷考生我们均会在邮寄的时候再赠送一套微礼包,价值千元(含一个档案袋+980学习卡+公考知识图册+便签本)。

密卷Vip会员群1:397082462

密卷Vip会员群2:144196997

篇二:《让万隆精神绽放新的光彩》

让万隆精神绽放新的光彩

——写在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之际

国纪平

《人民日报》(2015年04月22日03版)

1955年4月。万隆。来自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成员,共同走在从豪曼饭店到独立大厦的路上。

虽然他们对祖国和世界的未来抱有不同梦想,但他们心中清楚,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行发起召开、讨论与亚非各国相关重大问题的国际会议。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沉默的大多数”,将要发出长期以来埋藏在心底的声音,以不同于殖民者的方式去赢得尊严和繁荣。

历史就这样铸就了一座光芒四射的里程碑。这次通过多边主义、主权平等原则解决国际问题的尝试,打破美苏两极格局,开辟出一个更公平、更有包容性的议事平台;会上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引申发展而来的“万隆十原则”,奠定了亚非携手合作的基础,带来了亚非两洲复兴期待已久的黎明。“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如同一粒有着强大生命力的种子,撒入危机四伏的丛林当中,掀开了改变世界历史的崭新篇章。

60年之后,2015年4月,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在印尼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与亚非国家领导人一起在万隆重温“历史性步行”,携手谋划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穿越一个甲子的峥嵘岁月,万隆精神将如何展现新的时代意义?(一)

“历史,总是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上更能勾起人们的回忆和反思。”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兴起的非殖民化运动中,亚非拉民族独立解放事业蓬勃发展。战后初期,东亚、东南亚成为反帝斗争的中心地区,广大前殖民地国家相继赢得独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连同二战前已独立的国家,在亚非两大洲已涌现出30个独立国家。恰如美国学者库普钱的判断,有史以来第一次,一个独立的世界将不会拥有一个引力中心或者全球监护者。

回溯既往,从17世纪中叶的威斯特伐利亚会议、19世纪初期的维也纳会议、到20世纪上半叶的凡尔赛会议、华盛顿会议、雅尔塔会议等,历史上每一次重大国际会议都是由大国、强国发起、主导和参加,而将弱小国家排除在门外。万隆会议可谓亚非国家共同主宰自己命运的第一声呐喊,开辟了一条“南南合作”的崭新道路。发展中国家的“集体性崛起”,改变着当代国际关系的总格局,成为形成战后国际秩序的新力量。

历史将永远铭记。万隆会议通过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涵盖了与会国在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等多个方面所达成的共识。公报中“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提出了载入史册的十项原则,是亚非国家对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贡献。在对各项议题进行深入讨论的基础上,会议形成了亚非各国人民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增强各国人民友谊的万隆精神。

这是世界历史进程中划时代的里程碑。国际舆论盛赞,万隆会议使“亚非人民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尊感”,“是亚洲和非洲的胜利”。这片广袤而古老的区域,作为一支独立的新兴力量,更加有力地登上了国际舞台。

(二)

万隆会议博物馆内,“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残骸的巨幅图片,诉说着悲壮的一幕——会议前夕,搭载中国代表团工作人员和中外记者的飞机从香港飞往雅加达途中因遭敌对势力暗算而爆炸失事,11人遇难。

“它是一道伤疤,即便在60年后都还隐隐作痛。但它也是一种力量,不断提醒我们万隆精神的来之不易与和平共处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必须铭记。”万隆会议博物馆新闻官缇亚的话,代表了亚非国家爱好和平的人们共同的心声。

当年万隆会议的亲历者,曾这样描述出席开幕式的各国代表:“戴着绣花小帽,用整幅彩色绸缎裹在身上的是利比里亚人或者黄金海岸人。戴着纱帽,穿着马褂的是缅甸人。用金箍罩住白纱头巾,披着黑纱长袍的是沙特阿拉伯人。穿着薄纱绣花衬衣,系着小领结的是菲律宾人。裹着厚厚的紫色毛布长袍,插着腰刀的是也门人。一样是穆斯林,土耳其人的帽子是红的,印度尼西亚人的帽子是黑的,埃及人的帽子是白边红心的。一样是带着高领的制服,扣子少而比较短的是中国人,扣子多而长到膝盖的是印度人……”

各具特色的衣着,呈现的是亚非国家民族文化乃至社会制度的多样性。巨大的差异,显而易见。开创性地求同,谈何容易。

1954年,中国、印度、缅甸顺应时代潮流,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然而,刚刚起步的新兴国家力量薄弱,内部不团结因素广泛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纠纷和冲突不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虽然得到各国普遍认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很难得到体现。“我们的任务首先是彼此取得谅解,从谅解中将产生彼此间的更大的尊重,从尊重中将产生集体的行动。”时任印尼总统苏加诺在会议开幕词《让新亚洲和新非洲诞生吧》中发出了强烈呼吁。

然而,如何真正实现各国间的“谅解”,却是对外交智慧的艰巨考验。会议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有些与会国代表在会上以挑衅的姿态相继提出反共口号,并对中国进行诬蔑攻击,使会议濒临分裂边缘。

关键时刻,周恩来总理走上了讲台——“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周恩来总理在会议)几乎陷入僵局的时刻脱颖而出,成为会议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亚非会议上发生的一切事件中,最重要的也许是共产党中国登上了历史舞台”。全程报道万隆会议的美国记者鲍大可如此感慨。

菲律宾外长罗慕洛一度在万隆会议上扮演“反共急先锋”,但在同中国代表团的交道中,逐渐改变了看法。30年后,已经85岁的罗慕洛对《人民日报》记者道出了他对中国主张的由衷敬意。他永远不会忘记,当时周恩来没有在会上与他争论,但在会外却与他广泛地交换了意见。罗慕洛感慨地说:“举行万隆会议时菲律宾同中国还没有建交,而我和周恩来却从那时起就建立了友谊,成了好朋友。”

一位与会代表回忆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时在万隆会场还没有被所有与会国家代表所理解。面对如此情况,周恩来没有坚持要求他们原封不动地接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而是本着平等协商的态度,尽量尊重他国的意见,推动形成了亚非会议的十项原则。

让素昧平生、背景各异甚至持有敌意的人坐到一起,谈出共识,这是何等的历史奇迹!这个奇迹,正是新中国外交首次在构建国际规则的舞台上创造的。它让人们深刻意识到万隆精神弥足珍贵,是亚非国家共同欢迎的,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

(三)

一部国际关系史,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观念演进、规则演化的历史。

亚非会议确立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十项原则对于国际秩序破旧立新的支撑作用,万隆精神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走向振兴的激励作用,更为世界瞩目。历史学家曾这样形容“万隆时代”——“第三世界国家像从帝国的灰烬中涅槃的凤凰一样,自由、和平、不结盟、勤奋……充满公共美德”。

1960年5月5日,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在金边机场欢迎来访的周恩来总理时说了这样一番话:“我国人民以及代表他们的政府深切地忠实于万隆原则和联合国的原则。只希望同世界其它国家和其它国家人民和平和友谊的相处,首先是同邻国间的和平和友谊。我们贫穷和仍然不发达的小小祖国为了在一个如此充满困难的世界里生存下去,为了在那些已经大大获得光明的国家旁边能获得它的幸福地位,十分迫切地需要这种和平和友谊。”

此时距离亚非会议召开已有5个年头。作为一个赢得民族独立不久的新生国家,柬埔寨从万隆会议中看到了挺起身板、立于世界之林的希望之光。而中国则开始了前后长达50多年的援柬历程,中国援助的纺织厂、玻璃器皿厂、水泥厂、体育馆与国际村拔地而起,带有中国印记的桥梁、道路四处延伸。

二战结束后,正当亚非拉获得民族独立的新生国家开始探索自身发展道路之际,冷战的大幕拉开了。是卷入超级大国的集团对抗,还是相互团结协作、坚持捍卫和平与独立?万隆会议正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重要历史关口做出的关键抉择。万隆精神刚刚出发时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也遭遇了无数从未经历过的棘手难题,但亚非国家排除万难的携手探索,不离不弃的坦诚互助,终于让它开枝散叶,成长为足以改变丛林生态的参天巨木。

英国著名的史学家霍尔在《东南亚史》一书中写道:“万隆会议在世界上是史无前例的,这次会议向全世界明确表示,发展中国家希望能参与国际事务,尤其是对极其重要的有关和平和合作问题的审理。”

篇三:《15.04.24臧敏万隆精神的未来意义》

臧敏“万隆精神”的未来意义

2015-04-2417:05来源:人民论坛网作者:臧敏

今年,是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60年前,周恩来总理带领中国代表团前往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参加亚非会议,会议本着求同存异的方针提出了精髓为“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万隆精神为当时刚刚实现民族独立的亚非国家指出了一条抵制殖民主义的新道路,以和平、友好、共赢的方式打破西方发达国家的制约和束缚,实现亚非国家在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包围圈中的新发展,走向新的崛起之路。

当前,全球形势纷繁复杂,世界政治多极发展,各种国际力量相互制衡,全球在整体上趋向和平,为各国的自身建设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网络、交通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在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为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要求各国加强合作共谋发展。同时,和平的表面下还内藏许多危机和挑战,大国的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依然存在,他们侵略、欺凌一些亚非国家,干涉其内政,不公平、不平等现象十分突出;地区冲突,局部矛盾仍然存在,一些地区和国家的发展环境还不稳定;疾病、自然灾难、恐怖主义不断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面对着机遇和挑战,万隆会议虽然已经过去了60周年,万隆精神不但没有随着时间而消逝,而且被时代赋予更深刻的含义,为亚非国家在新的形势下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提供了新的法宝,更为今后的崛起指明了新的方向。除此之外,遵循万隆精神的参与者不再只是局限于亚非两洲,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也走到了万隆精神的号召下,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作出更多的努力。也就是说,“万隆精神”不只在过去,也是在现在,更是在未来。

时代变化,形势复杂,各国之间的交往不断扩大,更需要“万隆精神”作为交往、交流的基石,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合作、团结、共赢。

国与国之间要互相尊重以和平共处。无论是哪个年代,在各国的交往中互相尊重都是前提和基础。在亚非两洲,许多国家都是经过长期的抗争打倒殖民者而赢取民族独立的,深受殖民侵害的他们得知国家独立的重要性,他们渴求保护自己的主权、自己的领土、自己的人民,不会希望战争再次发生。他们设身处地地会尊重别人,也同样需要被别人尊重。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需要整个世界维持在一种相对和平的环境中,在安全的氛围内抓住机遇,快速发展;发达国家也是需要在稳定的环境中更加保持自己的优势。而和平的环境就是在各国相互尊重的情况下维持的。相互尊重,才不会去任意干涉别国的内政,才不会主动去制造国际摩擦,才能真正实现和平共处,世界才能是个和平的世界。

国与国之间要求同存异以协商共事。世界上有许多国家,也有许多类型的国家。他们在繁荣程度、社会制度、文化层次上存在着很大差别,对待国际事务也会因各国利益不同而存在很大分歧。每个国家都是国际活动的参与主体,如果都保持自己的见解和做法,国际上许多问题都无法会得到很好的解决,到时不只是国家利益受到损害,更将是整个人类的灾难。因此,国与国的相处中就需要“求同存异”,在国际的重大问题上以维护整个人类的利益为核心、为目标、为共识,在不伤害各国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对问题进行和平协商,商讨问题的发展方向,追求达到一个相对平衡、各国相对满意的结果,使多数国家都能受益。

国与国之间要团结合作以共荣共赢。网络、交通的快速发展将世界联结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全球化的趋势提示着各国,只是依靠自身力量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要实现团结合作才能实现共荣共赢。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是从困境中提高一步步走出来的,他们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都存在着物质资源丰富,高端技术薄弱,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只能依靠自身的人力、物力,在国际社会中处于弱势的地位。而发达国家,他们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完善,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在科技、管理方面都站到了世界的前端,但市场的饱和,资源的消耗,劳动力的不足也为发展带来了许多不便。团结合作是要更加完善自己的力量,让自己不再处于孤立无援的劣势,同时将各国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弥补。发展中国家不仅要同舟共济的合作,还要与发达国家合作,共同实现繁荣进步。

“万隆精神”没有停止在过去,更是在未来。如今,亚投行的成立,“一带一路”的提出,都是在“万隆精神”的内涵下,为亚非合作、南南合作、南北合作提出了更具体的方法和要求,也为今后世界的新发展作出了更多的贡献。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县纸房头乡政府)

篇四:《历史回眸:周总理如何斡旋万隆会议》{什么是万隆精神}.

历史回眸:周总理如何斡旋万隆会议

1955年4月19日,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作补充发言。这18分钟“求同存异”的补充发言征服了全场,树立了新中国真诚友好的形象。资料图片

亚非峰会今举行将重走万隆“老路”

系亚非领导人60年第三次聚首,将发表重申万隆精神有关文件

新京报讯(记者韩旭阳)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将于22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和万隆举行。这是继1955年亚非会议、2005年亚非峰会之后亚非领导人的第三次聚首。

万隆会议曾形成“十项原则”

与1955年和2005年一样,与会各国领导人将于24日重走历史路,从萨沃尔-霍曼饭店步行前往独立大厦。60年前,万隆会议形成的处理国际关系“十项原则”中包含着中国的智慧和贡献。

印尼方面透露,本次亚非领导人会议将发表重申万隆精神的有关文件。专家指出,尽管万隆会议已过去60年,国际形势已发生深刻变化,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依然影响着世界和平与稳定。在新形势下,倡导万隆精神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亚非会议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都是发展中国家参加,发展中国家要团结自强,要强调主宰自己的命运和主导发展议程。目前,亚非国家这种团结合作的愿望在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在增加。”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阮宗泽说。

专家称习近平或将提新倡议

2013年习近平访问印尼时,提出过亚洲命运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