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历史典故素材>豆腐作文

豆腐作文

详细内容

第一篇:《我眼中的豆腐文化》

我眼中的豆腐文化{豆腐作文}.

千里淮河之滨,巍巍八公山麓,一座千年古城,三山鼎立,三水环抱,这就是我们美丽的淮南。几千年的历史,几干年的积淀,无不显示出淮南是块承载灿烂文明的厚土。淮南市不仅是中国能源之都、华东工业粮仓、安徽重要工业城市,更是中国豆腐的发源地。白色的豆腐,洁白如玉,细嫩可口,发端于两千多年前的八公山麓。公元前164年,刘安袭父封为淮南王,建都寿春。刘安好道,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招方士数千人,冶丹炼沙,无意中炼丹未成却发明豆腐,从此豆腐技法传入民间。豆腐也成为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豆腐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超越了饮食本身概念的的传统文化,她代表了淮南博大精深的文化特点,其内含极为丰富。在历代文人墨客的作品中,对豆腐都有很多描绘,元末明初我国古代著名作家施耐庵的《水浒传》中,第十三回写到:“两个斗了四、五十回合,看周谨时,恰似打翻了豆腐的,斑斑点点约有三、五十处。”宋代理学家朱熹《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诗曰:“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诗中的“淮南术”就是指淮南豆腐。宋代苏东坡极其喜欢食豆腐,达到了为其倾倒的程度。他在杭州做官时,经常亲自动手制作美味豆腐,故有“东坡豆腐”的雅号流传至今同,并有《蜜酒歌》诗为证,脯青苔,炙青蒲,烂蒸鹅鸭乃匏壶。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甚蜜酒。

石磨悠悠,岁月如歌。自古至今,豆腐的制作工艺不断完善{豆腐作文}.

和发展,我国大江南北各族人民把豆腐制成名目繁多的美食、“豆腐宴”等摆上餐桌,不仅营养丰富,食用方便,老少喜爱,而且还能防病治病,延年益寿。构成了风味独特的美食文化中的一朵多姿多彩的炫丽奇葩,并从国内走向国外,成为“世界食品”。目前,中国豆腐已被世界各国公认为健康有益的最佳食品,豆腐作坊、豆腐挑子、豆腐歌谣、豆腐西施已经成为江淮大地农业文明最美丽的符号。作为发源地,淮南从1992年开始成功举办了15届中国豆腐文化节,中国豆腐文化节成为淮南向世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平台和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豆腐作文}.

我们真诚的邀请世界各地的朋友都能来到淮南,品尝淮南豆腐的美味,领略豆腐之源的风情,感受豆腐文化的深厚底蕴!

第二篇:《作文-豆腐花》

豆腐花

金桥双语实验小学六(2)班高珂涵

我最喜欢吃的菜,不是山珍海味,而是随处可见的豆腐花.{豆腐作文}.

记得一年级的开学第一天,妈妈早早地带我去了家门口的豆腐花店.那是我第一次吃豆腐花.刚找了个座位坐下后,卖豆腐花的叔叔便开始做豆腐花了。他打开了放白豆腐的大木桶,随意舀了几勺大块的豆腐放入青花瓷纹样的碗中,浇上了几勺黑黑的酱油。放入一些榨菜、盐、味精和糖,再用镊子捏了几把紫菜和香菜放入碗中,一道做工极为简单的豆腐花就完成了。褐色的汤中浸着几块嫩白的豆腐,一根根碧绿的香菜夹杂着黄色的榨菜,黑紫色的紫菜静静地漂在了褐色的汤上。{豆腐作文}.

轻轻地搅拌一下,汤已融合在小块白色的豆腐中。豆腐泛着些微的棕黄,再与香菜相伴合,怎不令人垂涎三尺?颗颗小粒的榨菜则沉在了碗底,成为了可以吃的调味品。紫菜呢?浸入汤中早看不出它的本色了,只是在汤中,微微透出些淡紫的颜色。{豆腐作文}.

人们吃豆腐花时,总是大口大口地吃,大口大口地喝。吃下几块淡豆腐后,再啜上一两口鲜美的汤汁,很快,一碗豆腐花便下了肚,但似乎仍回味无穷。我呢?我喜欢“品”。我通常先喝几口汤,将汤中的美味留在口中,再用小勺小心地舀了几块白色的豆腐放入口中,这样,淡而无味的豆腐也成了美味佳肴。我最喜欢吃茶叶蛋就豆腐花,并不是一口茶叶蛋,一口豆腐花,而是将茶叶蛋剥好,放入汤中。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不吃鸡蛋呢?”我喜欢蛋黄溶化在汤汁中的味道。我认为这时的汤汁是最鲜,最美味的。当然,如果你想放松一下,也可以这样吃:将鸡蛋分成两半,蛋白和蛋黄分开,再放入碗中。舀一些豆腐花放入一半的蛋白中,半圆形的蛋白里,褐色的汤与浮在上面的嫩白色豆腐,就像是我想象中归来的小船和小船中满载的货物。然后,我再将里面的豆腐花吸干。尽管这样吃起来的速度会慢一些,但却能将整个放松的心情吃到最后。

豆腐花的吃法有很多很多,都会有着不一样的味道,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好吃,鲜美!

指导老师:朱之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