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诗词鉴赏>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

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

详细内容

'【篇一】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及答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预习内容:1、了解毛泽东,熟读毛泽东的诗词名篇。

2、熟读《沁园春长沙》,掌握基础字词.

一、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1959)。

毛泽东是中国现代文学诗词创作的杰出代表,他的诗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题材开

拓方面,他打破了历代诗词创作多以反映个人生活和思想情绪为主的艺术倾向,第一次以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和社会斗争场面为创作题材,以革命家和艺术家的独特感受,史诗般地再现了中国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画卷,使诗词创作进入了一个前人没有触及的新领域。他生前曾批注过的诗词有1590多首,凭记忆手书117首,多为长篇叙事诗。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其他已公开发行的有《毛泽东书信选》《毛泽东诗词选》《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毛泽东新闻工作选》等。

二、写作背景——毛泽东在长沙的活动

1、1911年,十八岁的毛泽东同志来到湖南省会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十三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2、自1913年至1918年,他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

3、1918年4月,与何叔衡等同志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

4、“五四”时期,他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随后,又领导了驱逐湖南督军兼省长、皖系军阀张敬尧的斗争。

5、1920年9月,他与何叔衡等同志建立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6、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又组建了中共湘区委并任书记

7、1923年4月,他离开长沙,赴上海、广州等地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毛主席面对绚丽秋景,面对这样的大好形势,回忆往昔岁月,怀着极大的革命激情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三、诵读全词,注意掌握字音字形

四、预习反馈:给划线字注音,并注意字形百舸争流枝柯孟轲惆怅为虎作伥寥廓姓廖绸缪

谬误峥嵘铁骨铮铮遒劲酋长万户侯候鸟浪遏飞舟

学习目标

1、熟读全词,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

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博大胸襟和慷慨豪情。

学习过程

一、听音频,诵读课文,注意节奏,有感情朗读

二、合作探究:品味鉴赏上阕:上阕主要写什么?

①第一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作用有哪些?

②上阕由哪个字统领?由这个字,作者写到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③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景的?

④作者笔下的秋天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⑤“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句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三、合作探究:品味鉴赏下阙

①下阕由哪个字统领?作者塑造了怎样的“同学少年”的形象?

②下阕对上阕所提出的问题作出了怎样的回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讨论:

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你想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必做题

1.下面加点字的字形、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百舸(gã)飞翔(xiáng)遒劲(qiú)咽(yâ)

B.橘子(jú)廖廓(liáo)漫江(màn)急燥(zào)

C.携手(xiã)静寂(jì)遏制(â)苍茫(máng)

D.峥嵘(zēng)沁园春(qìn)砥柱(dǐ)姓曾(zēng)

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挥斥(奔放)方遒怅(失意)寥廓漫(满)江

B.浪遏(阻止)飞舟主(主宰)沉浮鹰击(搏击)长空

C.百侣(僧侣)激扬(激浊扬清)万户侯(此指大军阀,大官僚)

D.击(击打)水峥嵘(不平凡)岁月稠(多)

3.下面对“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在这寒冷的秋天,我看着湘江静静地向北边的橘子洲头流去。

B.我孤独地立于寒冷的秋天,看着湘江向北流去,经过橘子洲头。

C.在这深秋季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眼看滔滔的湘江,日夜不息地向北流去。

D.我独自伫立于深秋,看着湘江绕过橘子洲头,向北流去。

4.对词的下阕中“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粪土”用法说明正确的是()

A.使动用法B.名词活用一般动词

C.意动用法D.名词做该句主语

5.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6.下面是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词的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

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B.词的下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可以

说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图画。

C.《沁园春·长沙》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

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勇前进的信心

和力量。

D.本词“立”“看”等词写出江山的壮丽和“万类”的自由自在,这些都是明写;通过

“怅”“问”等词暗写国内外反动派的飞扬跋扈和广大人民的灾难深重。由此转入写

游泳,激起革命者的历史责任感。

7.毛泽东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有三句话可以回答“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这三句话是:,,。

8.《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10月,毛泽东同志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抒发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的感慨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

9.“看”字统领的语句主要有,这些语句为读者提供了、、、、、六个意象,这些意象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组合成一幅、的秋景图,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尤其是一个“”字,写出了秋天里自由舒展,蓬勃生长的宇宙万物的热烈和活泼,赋予秋景以旺盛的生命力。

10.词的下阕的统领字是“”,该字主要统领了几句,这几句从、、三个方面写中心意象,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11.有人说,《沁园春·长沙》一扫旧词里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诗人笔下的秋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颇有“秋日胜春朝”的意趣。请你举例印证这种说法。

12.毛泽东独立寒秋看到了一幅烂漫的秋景,请写一段文字,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秋(春、夏、冬)天景色。

《沁园春·长沙》课后巩固案参考答案

1.C2.B3.C4.C5.D6.D(“由此转入写游泳”应改为“由此回忆起曾一起战斗的战友)

7.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8.国家命运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

9.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群山,树林,碧江,百舸,飞鹰,翔鱼;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竞”;

10.“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精神风貌、活动、志趣;同学少年。

11.从词的上阕由“看”字所总领的七句诗,可以体验到树林染上了红色,秋水碧绿清澄,水面千帆竞发,雄鹰翱翔长空,鱼儿轻快游动,万物在秋日里竞相呈现自由的生命状态,充满了生命的壮美和力度。

1.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冈山》

2.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

3.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菩萨蛮•大柏地》

4.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5.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6.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昆仑》

7.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

8.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9.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10.一唱雄鸡天下白。《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11.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

12.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七律二首•送瘟神》

13.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

14.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七律•登庐山》

15.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16.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17.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18.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20.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21、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2月)

2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1935年10月)

2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1936年2月)

24、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忆是县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1961年12月)

【篇二】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32岁时,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1925年秋,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毛离开长沙去广州,这首词大概是离长沙时所作。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创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秋所作。长沙是毛泽东人格形成的地方,长沙也是中国农村革命的发源地,是毛泽东初期革命活动的中心。1911年,毛泽东来到湖南长沙第一师范。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通过与同学畅谈人生国事,毛泽东更清晰地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

1917年,毛泽东组织新民学会,抱着救国救民的理念。开展了早期的社会活动,通过在社会中的磨练,他接受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1920年,毛泽东再度返回长沙,那时他已经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1922年,毛泽东在安顺曾经组织过工人补习学校,同年又领导过长沙土木工人罢工,促进了湖南省总工会的成立,后来被通缉,在1925年又辗转回到湖南继续从事革命活动。这年春夏,他回乡养病时组织农民运动,后又遭湘潭县团防局缉拿。8月28日,毛泽东在韶山共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掩护下,摆脱了敌人的追捕,经长沙等地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毛泽东重游了学生时代常游的岳麓山、橘子洲等地。时值而立之年的他,站在橘子洲头,毛泽东回忆自己的前半生,回忆起1911~1923年在长沙求学生活和社会活动,想起其间发生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惨案、国共合作的领导权之争,感慨之余,写下这首词,展现出作者的激情壮志和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作品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

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本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寒秋:就是深秋、晚秋。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尽染:此处化用王实甫《西厢记》中“晓来谁染霜林醉”句意[2]

漫江:满江。漫:满,遍。

舸(gě):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争流:争着行驶。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万类:指一切生物。霜天:指秋天,即上文“寒秋”。

怅寥廓(chàngliáokuò):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寥廓(liáokuò):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苍茫:旷远迷茫。

主:主宰。

沉浮:同“升沉”(上升和没落)意思相近,比喻事物盛衰、消长,这里指兴衰。由上文的俯看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怅”)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

携来:挽,牵。来,语气词,无实义。

百侣:很多的伴侣。侣,这里指同学(也指战友)。

峥嵘岁月稠: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峥嵘:本指山的高峻,此处意谓不平凡、不寻常。稠:多。

恰:适逢,正赶上。

同学少年:毛泽东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毛泽东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风华:风采,才华。茂:丰满茂盛。书生意气:书生:读书人,这里指青年学生。意气:意态气

挥斥方遒(qiú):挥斥,奔放。《庄子·田子方》:“挥斥八极”。郭象注:“挥斥,犹纵放也。”遒,强劲有力。方:正。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国家大事,用文字来抨击丑恶的现象,赞扬美好的事物。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指点,评论。江山,指国家。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

粪土当年万户侯:意思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粪土,作动词用,视……如粪土。万户侯,汉代设置的最高一级侯爵,食邑万户,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此借指大军阀,大官僚。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要向受封者缴纳租税,服劳役。

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击水:作者自注:“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里引用祖逖(tì)的“中流击楫”典故。(祖逖因为国家政权倾覆,时刻怀着振兴光复的心志。元帝就让他担任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供给他一千人的军粮,三千匹布,但不给战衣和兵器,让他自行招募士众。祖逖仍就率领随自己流亡的部属一百多家,渡过长江,到江心时他扣击船桨发誓说:“我祖逖不能平定中原并再次渡江回来的话,就像长江的水一去不返!”言辞激昂神色悲壮,众人都为他的誓言感慨赞叹。)这里指游泳。

遏(è):阻止。[3]

飞舟:如飞之舟,言其迅速。[4]

作品译文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鹰在广阔的天空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还记得

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

作品鉴赏

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毛泽东在1925年秋写的《沁园春·长沙》,意思是正值青年朋友意气风发。当时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毛泽东同志从1911年到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蔡和森、何叔衡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这一段描写形象地概括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和其战友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大意是:在深秋的季节,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大意是: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雄鹰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俯看,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不禁问道: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大意是:就在这橘子洲上,曾经和许多革命战友聚会、游赏,度过了一段不平凡而有意义的岁月。诗人从上片的独往旧地重游,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大意是: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评论,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中流”,江水中间。“击水”,作者曾自注:“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见《毛泽东诗词鉴赏辞典》)遏,遏止,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是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把飞快行驶的船只都阻挡住了;一种认为“浪遏飞舟”是“到中流击水”的条件。如果按照后一种理解,这三句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浪巨大,连船只行进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却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乐。这里以设问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下阕回忆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篇三】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沁园春?长沙毛泽东(一九二五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注释】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本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寒秋:就是深秋、晚秋。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所以说是湘江北去。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尽染:此处化用王实甫《西厢记》中“晓来谁染霜林醉”句意【2】。漫江:满江。漫:满,遍。舸(gě):大船。这里泛指船只。争流:争着行驶。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万类:指一切生物。霜天:指秋天,即上文“寒秋”。怅寥廓(chàngliáokuò):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寥廓(liáokuò):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苍茫:旷远迷茫。主:主宰。沉浮:同“升沉”(上升和没落)意思相近,比喻事物盛衰、消长,这里指兴衰。由上文的俯看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怅”)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携来:挽,牵。来,语气词,无实义。百侣:很多的伴侣。侣,这里指同学(也指战友)。峥嵘岁月稠: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峥嵘:本指山的高峻,此处意谓不平凡、不寻常。稠:多。恰:适逢,正赶上。同学少年:毛泽东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毛泽东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风华:风采,才华。茂:丰满茂盛。书生意气:书生:读书人,这里指青年学生。意气:意态气概。挥斥方遒(qiú):挥斥,奔放。《庄子?田子方》:“挥斥八极”。郭象注:“挥斥,犹纵放也。”遒,强劲有力。方:正。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国家大事,用文字来抨击丑恶的现象,赞扬美好的事物。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指点,评论。江山,指国家。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粪土当年万户侯:意思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粪土,作动词用,视„„如粪土。万户侯,汉代设置的最高一级侯爵,食邑万户,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此借指大军阀,大官僚。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要向受封者缴纳租税,服劳役。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击水:作者自注:“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里引用祖逖(tì)的“中流击楫”典故。(祖逖因为国家政权倾覆,时刻怀着振兴光复的心志。元帝就让他担任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供给他一千人的军粮,三千匹布,但不给战衣和兵器,让他自行招募士众。祖逖仍就率领随自己流亡的部属一百多家,渡过长江,到江心时他扣击船桨发誓说:“我祖逖不能平定中原并再次渡江回来的话,就像长江的水一去不返!”言辞激昂神色悲壮,众人都为他的誓言感慨赞叹。)这里指游泳。遏(â):阻止。飞舟:如飞之舟,言其迅速。【翻译】:在深秋一个

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鹰在广阔的天空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还记得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赏析】:毛泽东在1925年秋写的《沁园春。长沙》,意思是正值青年朋友意气风发。当时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毛泽东同志从1911年到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蔡和森、何叔衡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这一段描写形象地概括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和其战友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大意是:在深秋的季节,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大意是: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雄鹰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俯看,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不禁问道: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大意是:就在这橘子洲上,曾经和许多革命战友聚会、游赏,度过了一段不平凡而有意义的岁月。诗人从上片的独往旧地重游,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大意是: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评论,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中流”,江水中间。“击水”,作者曾自注:“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见《毛泽东诗词鉴赏辞典》)遏,遏止,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是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把飞快行驶的船只都阻挡住了;一种认为“浪遏飞舟”是“到中流击水”的条件。如果按照后一种理解,这三句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浪巨大,连船只行进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却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乐。这里以设问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下阕回忆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阅读训练】:一、1、统领上片的一个动词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描写远景。“漫红碧透,百舸争流”描写近景。仰视所得的景物是________。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

俯察所得景物__________。2、“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为读者所击节称赏,你能说一说理由吗?3、词中起过度作用的句子:4、下片的“书生意气”具体体现的哪?(用文中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5、这首诗描写了几幅画面?分别是那几幅?二、

1、请概括选文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2、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3.如果让你给这首词配乐朗诵,你会选择哪一首曲目?说说理由。4.选文的第四句到第十句,描写了湘江大自然的寒秋景色。一个“________”字,领起了下文景色的描写。写景层次分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写来;远眺、近看、仰视、俯视、上下、高低、动静结合,写出了寒秋中国江山呈现的美丽画面和万物在寒流里争取生存自由的斗争情景。请仔细体会揣摩。5.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结构上起________作用。6.你认为哪些词句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7.结尾三句,如果让你写一段话表达出作者的豪情壮志,你会怎样写?【参考答案】一、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2、答:“万类”由近及远,将秋天中所有生命的景物摄入笔下,彰显出一种宏伟的气魄,“霜天”渲染出一种苍凉的气象,“竞”突出了勃勃生机,写出一种向上的力量,意境开阔,为人赞赏。

3、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4、指点江山,激扬文学,粪土当年万户侯。5、答:4幅,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二、1.上阕:通过湘江秋景的描写,展现出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通过对往昔斗争生活的回忆,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号召人们发扬勇敢无畏的精神,坚定无产阶级立场,为了民族的解放,担当起“主”中国革命“沉浮”的历史责任。2.观看大自然景色的季节地点在内容上显示了诗人在激烈斗争的风暴中昂扬豪迈的革命风度和坚韧刚毅的英雄气概,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结构上,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也以“独立”与下文的“百舸”遥相呼应映衬。3.示例:《命运交响曲》因为这首曲子充满着与命运抗争的豪情与力量,这与本词的意境情感相类似。4.看山江天水5.承上启下的过渡

6.“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7.大家肯定记得当年我们革命青年激流勇进,一往无前,力挽狂澜的豪迈气概;肯定会记得当年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让我们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坚定革命立场,为了使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担当起“主沉浮”的历史重任吧。

【篇四】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中英双语】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国学英文,完美融合。中华经典诗词双语诵读。中西合璧,传承经典,走向国际。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SpringinaPleasureGardenChangshaByMaoZedong

AlonestandIinautumncold,

独自一人在冷秋

At0rangeIsletHead,

在橘子洲头

WhereRiverXianggoesnorth.Behold!

湘江在此北去。看

Hillsonhillsareallinred,

万山都是红色

Woodsuponwoodsincrimsondressed.

层层的树林都穿上了深红衣服

Therivergreendowntothebed,

江一直绿到底部

Ahundredshipsinspeedcontest.

百条船在进行速度比赛

Farandwideeaglescleavetheair;

远又广,雄鹰穿过天空

Upanddownfishglideoverdepthsclear:

上上下下,鱼在清澈河底滑翔

Allcreaturesunderfrostyskiesvietobefreer,

所有霜冻天空下的生物竞相变得更自由

Broodingoverimmensitythere,

在寥廓天空下沉思

Iwonderinthisworldsovastanddim,

我想知道在这大又暗的世界上

Whodecideswhowillsinkorswim.

谁来决定沉浮

WithmanyfriendsIoftcamehere.

和许多朋友一起我以前常来这

Howthickwithsalientdaysthosebygonemilesappear!

这些过去的突出的岁月,是多么的浓厚

When,studentsintheflowerofourage,

当我们学生处于花季时

Ourspiritbrightwasatitsheight,

我们的精神达到了顶峰

Fullofthescholar’snoblerage,

充满书生的高贵的怒气

Wecriticizedwithallourmight.

我们用尽全力批评

Pointingtostreamandhill,

指着江山

Writinginblameorpraise,

写文章,或褒或贬

Wetreatedlikedirtallmightylordsofoldendays.我们对待过去强大的贵族像尘土一样Doyourememberstill,

你们还记得吗

Swimmingmid-stream,westruckwavestosay在中流游泳,我们击打着波浪说

Thatboatsspeedingtheirway?

船在飞速前进

pleasure愉快alone独自地

islet小岛behold瞧

crimson深红色contest竞赛

eagle鹰cleave迅速穿过glide滑翔creature生物frosty霜冻的vie竞争

brood沉思immensity广大wonder想知道vast广阔的

sink下沉oft经常

salient突出的bygone过去的mile很远的距离height高度

scholar学者noble高尚的

rage愤怒criticize批评

might力量stream河流

blame责备praise赞扬

treat对待dirt灰尘

lord领主struck击打

【篇五】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毛主席诗词名句选

毛主席诗词名句选

1.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冈山》

2.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清平乐•蒋桂战争》

3.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菩萨蛮•大柏地》

4.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5.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6.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昆仑》

7.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

8.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9.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10.一唱雄鸡天下白。《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11.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水调歌头•游泳》

12.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蝶恋花•答李淑一》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

13.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七律二首•送瘟神》

14.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

15.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七律•登庐山》

16.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七绝•为李进同志

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17.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18.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19.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

20.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21.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22.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念奴娇•鸟儿问答》

2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

2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

2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诗词,以其深刻的思想政治内容和极其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其中许多诗词脍炙人口,流芳百世。如中学语文教材选入的《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沁园春•雪》等。纵观毛泽东的三十九首古体诗词,不仅有众多佳作名篇,更有许多诗句成为我们今天所谓的“名言警句”,广为传颂。在此,笔者摘录整理

如下:

1、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岗山》)

2、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长征》)

6、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

7、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沁园春•雪》)

8、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

9、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0、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1、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和柳亚子先生》)

12、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水调歌头•重上井岗山》)

1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送瘟神》)

14、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送瘟神•其二》)

15、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到韶山》)

16、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为女民兵题照》)

17、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登庐山》)

18、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题庐山仙人洞照》)

19、金猴奋起千斤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和郭沫若同志》)

20、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卜算子•咏梅》)

21、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22、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冬天》)

23、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毛泽东诗词名句集锦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毛泽东《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毛泽东《念奴娇〃昆仑》)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

【篇六】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长沙》导学案(答案)

(一)阅读《沁园春·长沙》上片,回答后面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从这片词中选出四个动词,标出这片词写景抒情的思路走向:立、看、怅、问。(2)对上片的第一个整句(即“独立„„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独立寒秋”是一个倒装性的句子。

B、从语意来看,第二和第三个句子的先后关系应该倒过来。

C、这开头的三个分句点明了时令、地点、人物,点明了特定的环境。D、描写了湘江壮美的景色。

(3)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诗的意思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A)A、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B、面对高而深邃的天空、辽阔无边的大地,诗人焦躁地思虑着:中国的革命由谁来掌舵呢!C、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达出诗人愤恨不平的心情。D、通过对湘江深秋景象的描绘,即景生情,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4)诗词的朗读,对于理解诗词的内容十分重要。请用“∣”画出下面几个诗句的朗读停顿。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C、万类霜天竞自由

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5)摘出这片词中的对偶句。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6)词比诗更讲求押韵,试摘出本片词中押韵的字,并指出押的什么韵。头、流、由、浮押ou韵

(二)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象是染过一样。B.“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

C.同学们意气奔放,还遒劲有力。

(三)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

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