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寺庙心静的诗句
详细内容
篇一:《静心养生修性名诗句》
养生、静心诗句
凌心入定,住心看净,起心外照,摄心内证。——佛家十六字要诀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南宗慧能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北宗神秀心无念处是道心,念无处所是道心,求无处所是道心,成无处所是道心,常念无念是道
心,若悟此法是得道。——北宗神秀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蜀)·诸
葛亮
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也。——《吕氏春秋·尽数》
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汉·张衡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三国(魏)·曹操
静以养身,俭以养性。——《南史·陆慧晓传》
心者,神之舍也,心静则神安,心动则神疲。——《万寿丹书》
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唐·孙思邈
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唐·孙思邈
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唐·李白
壮志因愁减,哀容与病俱。——唐·白居易
百胜难虑敌,三折乃良医。——唐·刘禹锡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宋·包拯
劳其形者长年,安其乐者短命。——宋·欧阳修
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宋·欧阳修
多忧伤神,多思伤志。——宋·宋祁
人无忧,故自寿。——宋·李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元·冯子振静则神藏,躁则神夭。——元·刘元素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元·刘元素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元·刘元素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明·洪自诚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明·龚廷贤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明·王守仁养生家当以养心为先,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自宁。——明·汪绮石宜节思虑以养心,宜节烦恼以养神。——明·汪绮石精神极欲静,气血极欲动。——清·金缨心宽出少年。——清·王濬卿智者之养生也,必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灵枢·本神》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钱公良测语上》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心与身俱安,何事能相干?——《安份吟》无求便是安心法,不饱真为却病方。——《联句》养心之法,须要摆脱一切;凡荣枯得失,犹如水月镜花,事过即忘。——《修身宝鉴》养生之士,睡不至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久处,立不至疲,卧不至
懵。——唐·孙思邈
篇二:《让心静下来的句子,经典珍藏》让心静下来的句子,经典珍藏
——选自《只想给你一心安宁》
喜欢一个人,一个背包,一个可以写字的笔与本,徒步走过沙漠,感受隔壁沙漠的凄美与苍凉,走过草原,感受塞北草原的美丽与辽阔,翻越过山川,感受深山大川的绵延与深邃,看过海洋,感受大海的壮阔与宽广,然后踏入江南的水乡,感受江南的空灵与秀美,宁静与淡然。当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些自然,会发现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寺一庵都有着自己生命与灵魂。
生命就是一个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走法,但是能有几个人,把这个过程走得有意义,走得有价值,多数的我们,一直都在不断地迷失自己,我们总是把自己处于一种孤独与痛苦之中,即使我们活在繁华的世界,依然有这样的感觉,因为我们的灵魂一直处于游离的状态,没有一个安稳的归宿。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我们需要让自己的心灵回归本真与自然,我们需要给自己与世界一种平静,一种安稳与爱。因为当我们脱离了一种信仰与精神的依靠,我们在何处都无法找到幸福,金钱与物质,只能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恐慌与不安,因为这些并不是灵魂里我们自己想要的东西。
世上任何的东西都有它存在的根本,无论是泪水,还是笑容,是欢乐,还是忧愁,一切都会有自己应有的结局,圆满的结局不代表幸运,悲伤的结局不代表不幸,因为一切的前缘与后世,都还没结束,只是没有了我们的感知,剩下一个善缘或恶缘,与一个灵魂在寻找下一个你。
一个人,只有在生命的最低处,才能触摸到自己的灵魂,才能顿悟生命存在的意义,才能看清别人,才能看清自己,才能看清世界。所以我们不要把人生的低潮,看做是一种不幸,其实这才是上帝恩赐我们的宝贝,能不能获得这个财富,就要看我们能不能开悟,能不能放下一切,感悟这丝丝痛楚所带来的灵感。
我们越来越缺少美的东西,尤其是一些精神上的美,一种淡淡的,纯纯的,神圣的精神之美。多数的我们,生活中的自己并不是自己,所以我们需要找到真实的自己,犹如夹缝中的一点晨光,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是一种脱俗,用一种豁达的心去看世界,然后获得一心安宁。
我们需要让自己的每一个细胞开始变得真实,每一句语言变得真实,每一个行为变得真实,每一个想法变得真实,每一个笑容变得真实,在真实的阳光下,感受一种轻松的幸福,何必去在意别人的看法。卸下一份虚伪,获得一心安宁。
一个能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最后多数是一个哲人。一个能了解自我,又能了解生与死的人,最后多数是一个圣人。一个能了解自我,又能了解生与死和时间问题的人,最后是一个能开化人类真正智慧的神人。
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思考自己,反思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想要成功我们就要不断地和现实博弈,和自己博弈,用思考面对命运,我们要与它厮杀,与它抗争,因为我们的骨子里有着想成功的魂魄,我们需要成功一次,不为别的,只为仅存的尊严。
一个人的生命,对于浩瀚的宇宙来说,太微不足道,我们要做的与能做的就是用短暂的几十年,把我们的生命利用到最大化,而不是放在废墟堆里等着腐烂,等着发臭。真正让自己活得既有血肉,又有灵魂,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让自己的灵魂自由,让自己的爱自由。
篇三:《推荐积累古诗文》六年级推荐积累古诗文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文欣赏:
在这个寂无人声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静静的夜晚,使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栖息的山鸟,它们清脆的叫声在空旷的山涧中传响。诗歌特色:
该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首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花开花落,都属于天籁之音,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挚着迷恋,才能将个人的精神提升到一个“空”的境界。当时的背景是“深夜”,诗人显然无法看到桂花飘落的景致,但因为“夜静”,更因为观风景的人“心静”,所以他还是感受到了盛开的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过程。而在诵读的同时也似乎进入了“香林花雨”的胜景。此处的“春山”还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见白天的喧闹的画面:春和日丽、鸟语花香、欢声笑语。而此时,夜深人静,游人离去,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山林也空闲了下来,其实“空”的还有诗人作为禅者的心境。唯其心境洒脱,才能捕捉到到别人无法感受的情景。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文欣赏:
好雨似乎领会人意知道季节变化,正当春天万物生长时即降临。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田野的小路和空中的云彩都是那样漆黑,只有江船上灯火独独明亮。等到明天拂晓看看被淋湿的花朵,整个成都都显得沉甸甸的,那红花一定更加迷人。诗歌特色: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对于这珍贵如油的春雨,众人皆盼,诗人亦然。而当春雨飘然降临的时候,诗人更是惊喜不已,甚至卧床静听,彻底夜难眠,迫切希望它下过痛快。诗歌意在盛赞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这份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描绘得如此细腻逼真,曲折有致,这不能不令人惊叹杜甫洞幽显微,体物察情的艺术功力。
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文欣赏:
千里辽阔的江南莺啼燕语,绿叶映衬红花,处处春意浓,水乡山城,酒店前的小旗迎风轻轻摆动。啊,昔日南朝建造的一座座寺庙,如今都隐现在一片迷茫的烟雨之中。诗歌特色:
杜牧是晚唐一位著名诗人。青年时期的杜牧,怀有经邦济世之志,喜读兵书,为人刚直不阿,敢于指陈时弊。后来,由于卷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之中,使他的政治主张未得旋展,终于堕入颓废享乐、纵情声色的生活里面。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江南多么迷人,多么令人向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已经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具体一些,似乎领我们参观了几个景点,印象也就更深刻了。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首先诗人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
春日偶成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诗文欣赏:
天空飘着淡淡的白云,春风轻轻地佛着人面,时当近午,我漫步于野花之间,随着一行垂柳来到河边。当时的人不知我心里多么快乐,说我偷闲学那些到处游荡的少年。
诗歌特色: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开头两句写云淡风轻、繁花垂柳,一片大自然的郁勃生机;第三句是诗意的转折和推进,第四句更进一步说明自己并非学少年偷闲春游,它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哲理,以及对自然及宇宙的认识。全诗表达了理学家追求平淡自然、不急不躁的修身养性的色彩和水到渠成的务实功夫,也表现了一种闲适恬静的意境风格平易自然,语言浅近通俗。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诗文欣赏:
在山中送走了我的友人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门。待到明年春草绿的时候,友人呀你还能不能回来呢?
诗歌特色:
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诗人在把生活接入
诗篇时,剪去了这一切,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南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诗文欣赏:
我静静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诗歌特色:
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时年诗人68岁。与诗人其他的老年诗相比,这首诗在写法上别具一格。其主要特色在于以梦境抒发情怀。写到梦境的诗词,在陆游之前已有不少佳作。李白的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的是光怪陆离、异彩纷呈的梦;杜甫的诗《梦李白二首》,摹写的是渗透了诗人与李白形离神合、肝胆相照友谊的梦;苏轼的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记叙的是诗人悼念亡妻、寄托哀思的梦。而陆游诗中的梦,大都是爱国之梦。在陆游的《剑南诗稿》中有近百首记梦的诗。陆游的诗记梦,有的是写真梦,而更多的还是托梦咏怀,当然,也不排除二者兼而有之。这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似可视为既写真梦又托梦咏怀之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诗文欣赏: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
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诗歌特色:
《念奴娇》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咏赤壁,下阕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
沁园春·雪
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诗文欣赏: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眺望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河水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连绵的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一样蜿蜒游走,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似乎想要与苍天比试一下高低。等到天晴的时候,再看红日照耀下的白雪,格外的娇艳美好。祖国的山川是这样的壮丽,令古往今来无数的英雄豪杰为此倾倒。只可惜像秦始皇汉武帝这样勇武的帝王,却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天之骄子成吉思汗,却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而轻视了思想文化的建树)。而这些都已经过去了,真正能够建功立业的人,还要看现在的人们(暗指无产革命阶级将超越历代英雄的自信)。诗歌写作背景: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诗文欣赏:
正是一场太阳雨后,两岸杨柳摇曳,青翠欲滴,江面水位初涨,平静如镜.少女心情抑郁地漫步在岸边,忽然,一阵悠扬的歌声从江上随风飘来,仔细一听,原来是久无音讯的情郎思恋自己的情歌.东边阳光灿烂西边雨绵绵,原以为是无情实则还有情.
无题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诗文欣赏: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诗歌特色:
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情感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颔联以春蚕绛腊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词赏析: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篇四:《心静自然凉:在古诗文中寻找避暑良方》心静自然凉:在古诗文中寻找避暑良方
炎炎夏日,古人如何纳凉避暑呢?笔者闲暇时穿行于浩如烟海的诗林中,寻觅到不少描述古人消暑纳凉的名篇佳作。在炎炎夏日品读这些脍炙人口的避暑诗,令人顿感凉爽惬意。
古人避暑,首选临水的亭台桥畔。宋代诗人杨万里在《暑热游荷花池》中写道:“细草摇头忽报依,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把盛夏的炎热与乘凉的快意写得栩栩如生。宋代陆游的《桥南纳凉》诗云:“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所写的也是水边纳凉的情景:“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夏季的山林,树茂林密,风清气爽,自然也是古人纳凉的好去处。唐代高骈《山亭夏日》诗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山亭古树参天,人迹罕见,蔷薇飘香,周身清凉,好一幅别开生面的山中消夏风俗画。宋代梅尧臣也喜欢到寺院去寻幽,其《中伏日妙觉寺避暑》诗云:“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不须何朔饮,煮茗自忘归。”禅房花木葱茏,长廊曲径幽深,佳茗入口,凉自心生,诗人自然是乐不思蜀。唐代诗人王维在陕西终南山下建有竹里馆,并作诗咏之:“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六月红云不肯移,清心自合胜炎曦。”古人认为,清心静气才是避暑的最高境界。唐代诗人白居易作《消暑诗》曰:“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诗人独坐院中,修心养性,迎着临窗的徐风凉风而怡然自得。白居易还有诗为证:“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看来,“心静自然凉”确实是一剂消暑良方!(黄建如)
篇五:《新导游必看【寺庙讲解】》寺庙的讲解
为什么拜佛?
佛是佛陀的简称,意为觉悟的人,大慈大悲的人,大福德、大智慧的人,拜佛就是以佛为导师,学佛的为人处世,积德修福,做一个慈悲与智慧的人,一个身心清净、健康的人,一个快乐无忧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国家、众生的人,一个无我利他的至善之人。因为,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成功的人生,就是做人的成功。
那么该怎样拜佛呢?关键是至诚恭敬。印光大师嘱咐我们:“欲得佛法真实利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
为什么拜菩萨?
一、弥勒菩萨:包容、欢喜
我们一进天王殿,第一个见到的,就是正当中供奉的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塑造的是布袋和尚的形象;他代表什么意思呢?布袋和尚肚皮很大,满面笑容,他所代表的意义就是什么资格才可以入佛门:第一要有肚量,要能包容;第二要慈悲,要以欢喜心接待一切众生。所以弥勒菩萨代表的是——生平等心,呈喜悦相。我们以清净平等的心对待一切众生,以满面笑容接待一切大众,这才是入佛门必备的条件。所以他是教学,而不可以把他当作神明来祭祀,那就错误了,你一定要懂得其真正的含意。你明了之后,才会对于佛家教育佩服到五体投地,不能不称赞,这真是具足了大智慧,圆满的设施。明了他对我们的教育意义,这就是拜菩萨了。
二、地藏菩萨:孝顺、恭敬
地藏菩萨所表示的是孝亲尊师,所以一部《地藏经》就是佛门的《孝经》,我们从这个地方学起。无论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都是从孝亲尊师做起。然后把孝亲尊师扩大,能够孝顺、恭敬一切众生,这就是拜菩萨了。
三、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
观音菩萨表示大慈大悲,慈是使他人快乐,悲是帮助他人解脱烦恼和痛苦。慈悲一切、怜悯一切、救护一切众生,就是大慈大悲。拜菩萨,就是以菩萨为榜样,长养自己的慈悲心,利益他人,造福社会。因为,害人就是害己,助人就是助己,利人自然有益自己,爱护他人,才是真爱自己。
四、文殊菩萨:智慧、善巧
文殊师利菩萨,代表的是大智慧,圆满的智慧,绝对不是迷惑颠倒,感情用事。佛门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但是又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个话对照起来看好像非常矛盾!其实它有道理的,因为,慈悲、方便要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上,要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溺爱。感情用事,不思后果,那就是祸害。如果是以智慧为基础,慈悲、方便才能恰到好处,才能善巧,才能自利利他,那是真实的功德。因此,拜菩萨,就是学习开发自己的智慧,为人处世,善巧方便,得当适宜。
五、普贤菩萨:应用、实践
普贤菩萨代表实践,把孝敬、慈悲、智慧,应用、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穿衣吃饭、学习工作、待人接物,能够把孝敬、慈悲、智慧,应用、落实在其中,这叫做普贤菩萨。拜菩萨,就是学习知行合一、解行相应。
这是我们修学佛法的四个大科目——孝敬、慈悲、智慧、实践。诸位想想,佛教里哪来的迷信?真正是叫我们破迷开悟啊!然后才能离苦得乐。
苦从哪里来的?
从迷来的。
乐从哪里来的?
从悟来的。
觉悟就乐了,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我统统清楚,统统明了,自然就快乐了。你能够掌握这个现实,你能够自在地运用这个现实,支配这个现实,而不是被环境所支配。被环境支配,这个人很痛苦啊!自己有能力支配环境,支配自己生活,样样作得了主宰,他怎么不幸福,怎么不快乐呢?关键就在迷、悟啊!
这些菩萨代表修学的纲领,都是叫我们真正地认识佛法,落实在生活中,使我们真正受益。
为什么拜罗汉?
罗汉是佛陀的学生,听闻佛陀的教育,用功修行,解脱了烦恼和痛苦。我们拜罗汉、数罗汉,就要学罗汉,听闻佛法,修正错误的思想、言语、行为,从而离苦得乐,身心清净,生活幸福。
为什么拜四大天王?
走进佛寺大门,你看的第一个建筑物,叫天王殿。天王殿里面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弥勒菩萨;四大天王是护法,保护这个道场的。你懂得其真正的意思吗?
一、东方持国天王。“持”是保持;“国”是国家。持国里面最重要的含意就是“负责尽分”。我们修身、齐家,也就是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负责;自己是什么身分,就负担起什么样的职责。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对自己的工作尽心尽力,每一个人在他自己岗位上都能尽忠职守,负责尽职,这才能护持国家,他表示的、教我们的是这个意思。持国天王手上拿的是琵琶(乐器),它也是表示佛法的。代表什么呢?负责尽职要做得恰到好处,不能超过,也不能不及,这就是中庸之道。儒家讲中庸,佛家讲中道。就像弦一样,你要是太紧了,它就会断掉;太松了,就弹不响了,一定要调得恰到好处,这就是说,我们对人、对事、对物都要守分寸,都要做得恰到好处,它是这个意思啊!
二、南方增长天王。“增长”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求进步;与时俱进,不进则退。儒家教学说日日新,日新又新,永远在求进步;佛法讲精进,不但要进步,还要精纯,进步当中要守住精纯,这是佛教给我们的。所以佛法永远站在时代的前端,那你不求进步怎么行,整个社会都在进步,你落在后面,会被淘汰掉的。所以德行上要进步,智慧要增长,技能要进步,才艺也要进步,乃至于我们生活品质也要天天往上提升,这才是佛法。佛法讲苦行,那是在求学的阶段。因为佛所讲的是教我们离苦得乐,不要搞错了,我们离乐去吃苦,这在佛法里找不到。所以苦行是在修学的阶段,好像我们在学校读书,求学的阶段要苦,踏进社会我们造福人群,这个时候是离苦得乐;不但自己离苦得乐,帮助整个社会,帮助一切大众离苦得乐,是这么一个意思,不能搞错。苦行是一个阶段,不是永久的,这个一定要知道。增长天王手上拿的是宝剑,这个剑也是表示佛法的,代表智慧之剑,能断烦恼。烦恼像丝、像乱麻一样,所以快刀斩乱麻,唯有智慧才能够把所有的烦杂事情,统统都解决掉,它表这个意思。
三、西方广目天王;四、北方多闻天王。前面两个是我们修学的目标,我们要负责尽职、要日新又新。那要怎样才能做到呢?这两位天王教给我们——要多看、多听,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智慧从这儿来的呀!要读书,要读诵佛经;要到处去看、去考察,像现在说观光、考察。“光”是什么呢?光是那个地方的风俗人情,那个地方的生活习惯。我们去看看都了解了,人家的长处,我们学习;人家的缺陷,反省我们有没有。我们能够采人之长,舍人之短,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建设我们的社会,这样岂不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国家,最美好的社会了吗!这个不是凭空在想像的,是要叫你多方去考察、去学习。可见佛教给我们的确是非常踏实,绝不是空谈;教我们多看、多听,增长自己的学问,增长自己的见识。
那么广目天王右手拿的是一条龙,或者有的时候造像造的是蛇。龙跟蛇代表什么呢?代表变化莫测。这是讲人心、社会、世界,非常非常复杂,常常在变化,你有智慧才能控制得住,才能掌握局势,才能游刃有余,它表这个意思。
北方多闻天王,他手上拿的是伞盖。伞代表什么呢?伞是遮盖,就是今天我们所讲的环保,遮盖灰尘,既要多看、多听,又要保护自己身心的清净,不被诱惑,不受污染。所以你要是真正明了,真正懂得,一进天王殿看到这些塑像,就给你上了一课。这一课真正护持你自己身心的健康,护持你个人的幸福、家庭的美满、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富强、世界的和平,这统统都护持了,一点都不假。诸位一定要晓得它表法——教学的意趣。这是艺术的教育。
为什么烧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