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寻求国际“夹缝市场”(一)
详细内容
[专题链接]红旗品牌价值争论:合资道路上能否走出自主品牌?
日前,长城汽车有限公司宣布,截至9月底,这家公司今年的汽车出口量已突破1万辆大关。在近年来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都面临着越来越严峻挑战的形势下,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积极寻求国际夹缝市场。
来自中国最大的汽车进口口岸天津海关的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这个口岸出口汽车34140辆,价值2.6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11倍和1.12倍。
叙利亚、阿尔及利亚和沙特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主要出口市场,汽车主要产地是河北、黑龙江和天津,出口汽车以货车为主。
我们出口市场主要在西亚地区。天津一汽销售公司副总经理苏连元说,作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无论是从规模和实力上看,目前,还难以与跨国汽车公司抗衡,出口海外走的是国际夹缝市场。
作为中国经济型轿车的龙头企业,天津一汽主动开拓海外市场,2002年6月,252辆夏利轿车出口到美洲地区,开国产经济型轿车批量出口之先河。随后,天津一汽又开拓了西亚市场。
从天津口岸出口的汽车车型来看,一般都是跨国公司无暇顾及、适应普通人消费的多样化夹缝产品,例如在中国没有得到普及的皮卡,在海外却大显身手,尤其是中档皮卡。目前发达国家的皮卡装置性能优良,但价位高于轿车,而其他发展中国家生产的皮卡性能和质量又远不如中国。
在中东、北非、西亚等地区,皮卡需求量很大,在中东地区欧美和日本品牌皮卡的当地售价在1.25万-1.45万美元,而中国中低价位皮卡的当地售价则在7000-8000美元,只是欧美、日本品牌的50%左右,这就为中国中低档皮卡出口带来机遇。
国产汽车出口大增,主要得益于国内厂商寻求海外突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张正智分析,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和国际知名汽车品牌不断进入,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在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都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由于国内经济型轿车和小型货车的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汽车生产企业为发展生存空间,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向汽车工业较弱的中东等地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