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药学论文>深入加强莪术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一)

深入加强莪术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一)

详细内容

作者:康顺爱,王志成,李艳博,龚守良

【摘要】 目的:通过深入加强莪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探讨莪术对机体的有效作用。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总结归纳了莪术的药理作用及其机理,并提出深入加强莪术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应从两方面入手:(1)加强莪术治疗作用的机制研究;(2)在研究莪术药物疗效和机制的基础上进行有关方面的研究。结论:通过加强基础和应用的研究,莪术将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莪术;降血脂;抗炎;抗肿瘤;凋亡;自由基

  莪术(Ezhu)为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 haeocaulis Valeton、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g或温郁金Curcuma Wengyujun Y.H.Chen et C.Lling的干燥根茎。中医药学理论认为,其性辛、苦、温,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的功效。莪术根茎含有挥发油约1%-2.5%,还含有莪术酮、β-榄香烯(β-Element,β-Ele)、莪术醇(Curcmol)和姜黄素(Curcumin,Cur)等20余种化学成分,孙树英等〔1〕测定了莪术包括Zn、Mn、Fe、Cu和Ca等13种微量元素,药理研究显示,莪术具有降脂、抗炎、镇痛、抗肿瘤等一系列药理作用〔2〕。

  1 莪术对机体的药理作用

  1.1 降脂作用 沃兴德等观察20例高脂血症患者,每日3次服用姜黄素300 g的姜黄醇提取物,结果: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C(LDL-C)和载脂蛋白B(ApoB)含量均降低,TG降低尤为明显,且对肝功能没有毒性〔3〕。

  1.2 抗炎及镇痛作用 采用小鼠热板法、扭体法、耳肿法及毛细血管通透性法,通过不同的致痛、致炎模型观察莪术不同炮制品的镇痛抗炎作用。结果:莪术对二甲苯所致的耳廓肿胀及醋酸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醋酸所致的扭体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热板法显示各样品均能明显提高小鼠的痛阈值,有显著的镇痛作用〔4〕。莪术成分Cur对大鼠角叉菜胶致炎后1、2 h引起的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莪术油(CAO)对动物醋酸性腹膜炎有抑制作用,对小鼠局部水肿、炎症及大鼠棉球肉芽肿有明显的治疗作用〔6〕。

  1.3 抗肿瘤作用 莪术中的挥发油和榄香烯成分具有直接抑制、破坏癌细胞、增强免疫功能、调节免疫反应及升高白细胞等作用〔7〕。陈晓等〔8〕使用Ele胸腔内注射治疗晚期肺癌癌性胸水32例,经治疗25例胸水癌细胞阳性者中23例(92%)转阴,21例血性胸水中19例转为淡黄色胸水。李应东〔9〕等人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大鼠肝微粒体酶突变实验及突变抑制实验,观察莪术的致突变性及其抑制2-氨基芴(2-AF)致突变物作用,未见有致突变性。

  2 深入加强莪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2.1 加强莪术治疗作用的机制研究 随着对莪术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将在医药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王志成〔10〕等用UVB照射豚鼠皮肤建立氧化损伤模型,通过检测皮肤匀浆上清液中CAT、GSH-Px、SOD、MDA和T-AOC的含量,研究发现,与正常组比较,UVB照射组和基质空白组照射侧皮肤中MDA含量明显增多,CAT、GSH-Px和SOD活性及T-AOC降低,CAO治疗组照射侧MDA减少,CAT、GSH-Px、SOD活性及T-AOC增加,各组末照射侧无明显改变。提示CAO具有对UVB皮肤氧化损伤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抗氧化酶含量及清除体内自由基有关。因此,可通过莪术抑制由紫外线诱导的皮肤突变作为美容品。莪术可作为防腐剂、健胃剂、止痛剂、利尿剂和利胆剂应用于临床病人的治疗;有保肝、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促进免疫活性增强、降血糖和杀线虫等多方面药理作用。而且,莪术中含有微量元素,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莪术中的Ele是一种应用前景良好的非细胞毒性的抗肿瘤药物,楼建刚等〔11〕应用Ele治疗恶性肿瘤患者30例,结果显示患者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E-C3bRR)明显增高,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E-ICR)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明显降低,提示Ele对红细胞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如果能够对Ele的作用机制,特别是针对治疗某些肿瘤的作用机制进行更深入系统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指导临床,发挥其显著的社会效益。如果能够继续应用先进的提取分离技术,完成对榄香烯的提取,提高回收率,降低成本,将会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