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不合理用药类型及实例分析(一)
详细内容
作者:罗霄山,王沛坚,洪笃云,彭奋飞,余丽,许家骝
【摘要】 目的:通过对门诊处方常见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以减少由于不合理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根据现阶段临床药学工作中所发现的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对其中典型的例子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类型主要包括用法用量不当、不合理联用、滥用激素及退热剂、选药不当等。结论:全面提高用药的合理水平,需要医生、药师、患者等多方面协作努力。
【关键词】 药物;配伍;禁忌;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实例分析
随着医药工业的迅猛发展,大量新药蜂拥而出,目前全球处方药已超过万种,因此,临床医生已很难在对病人复杂的病症进行鉴别诊断、制定诊疗方案之余掌握每种药物的用药信息。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为了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提高医师的合理用药水平,临床药学工作人员对日常工作中的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整理,并通过典型的实例对常见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剖析,以期能为广大的医师及同行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1 处方中常见不合理用药类型
对文献及临床药学处方点评工作中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总结出处方中常见不合理用药类型(见表1)。发现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类型主要包括用法用量不当、不合理联用、滥用激素及退热剂、选药不当(孕妇、产妇、儿童等特殊人群的选药)等。
表1 门诊处方中常见不合理用药类型(略)
2 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患者,男,35岁。临床诊断:(1)2型糖尿病;(2)高血压。
Rp:(1)消渴丸6 g,po,tid;(2)格列本脲片2.5 mg,po,tid;(3)吡格列酮片15 mg,po,qd;(4)厄贝沙坦胶囊150 mg,po,qd。
分析:该处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不了解中药复方制剂的组成而导致重复用药。消渴丸每10丸(2.5 g)含格列本脲2.5 mg,患者每次服用6 g消渴丸和2.5 mg格列本脲,相当于每次服用格列本脲8.5 mg,每天累计总量为25.5 mg。格列本脲每日常用量为5~10 mg,极量不超过15 mg。现患者每日用量为25.5 mg,极易诱发低血糖、癫痫发作、脑血管意外及偏瘫等不良反应,严重时还有致死的危险。《中华人民共和国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已明确指出〔6〕:服用消渴丸时禁止加服磺酰脲类药物。磺酰脲类药物主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糖,格列本脲口服吸收好,蛋白结合率高,可达95%,t1/2为10 h,作用可持续时间为24 h,在肝肾功能不全、年老、体弱者,若剂量偏大,则更易引起严重低血糖,甚至死亡。此外,吡格列酮为胰岛素增敏剂,可增加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格列本脲则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两药合用有协同降血糖的效果。因此,大剂量的格列本脲与吡格列酮联用更易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建议:避免同时应用消渴丸与格列本脲或其他磺酰脲类降糖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