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感染与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一)
详细内容
【关键词】 院内感染
关键词:院内感染;抗生素; 合理应用
院内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它通常是由于医院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和医护人员的操作及处理不当引起。但人们往往忽视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即大量抗菌药的不合理应用也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
1 药源性院内感染机理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认为:感染症是一种生态学现象。通常机体各部位正常微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其组成、结构、定位及功能等都处于动态平衡。如果机体原免疫力缺陷,或因患病,或因药物的免疫毒性,致使机体免疫防疫功能低下,则机体某部位的微生物群落发生改变,其中有特殊致病性的菌群异常增殖,或因创伤等在通常无菌部位也建立了异常微生物群落。这样,微生物与机体间的平衡就被打破,于是感染就发生了。
抚菌药用于细菌性感染的目的是要抑制或消灭感染部位异增殖的特殊致病菌群或恢复该部位的正常微生态平衡。但治疗剂量的一切抗菌药除了对感染部位致病菌有作用,对机体其它部位的微生态系统也有作用。当使用某种抗菌药后,在某一特定部位达到抑制某些菌群的MIC值数倍以上时,则该部位微生物系统中这些敏感菌群受抑或消除,而原来受这些菌抑制的耐该种抗菌药的菌群就被选择出来,并过渡生长为优势菌,此即菌群失调。随着抗菌药使用品种的更换,被选择出来的优势菌群也可能改变,出现菌群交替。当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或受抑制时,往往进一步发展为重要感染。
院内感染既包括患者间相互感染,也包括药源性感染。而后者多为抗生素使用不当所致。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乃是医院当务之急。
2 医院抗生素使用现状
2.1 我国使用抗生素现状1991年,卫生部在全国36家大型医院进行了一次用药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按药品消耗金额排位的前100名药品中,抗菌药排第1位,总金额占前100名的47%,品种32种,占1/3,排在抗感染药物前3位的是头孢唑啉针、氨苄青霉素和螺旋霉素化。但在国际市场上,抗感染药仅占销售额的10%,另外,抗菌药物用药时间越长,种类越多,抗菌谱越广,发生的重感染的可能性也越大。据1992年国家ADR监察中心报道,全国该年度共收ADR死亡病例29例,其中因抗菌药死亡者9例,占31.03%。抗菌药滥用程度可想而知。
2.2 我院抗生素的使用及趋势我院是一所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二甲”医院。笔者通过对本院门诊、住院用药情况调查分析发现,同全国一样,具有如下两大特征:一是使用最广泛,10个临床科室及门诊部各诊疗均广泛使用;二是使用品种数最多,目前正在使用的抗菌药多达38种,且所占资金比重也最大。另外,根据门诊西药处方分析,抗生素的使用呈现如下趋势:①预防用药日趋广泛;②使用剂量逐日增大;③联合用药日趋复杂多样;④贵重品种使用呈上升趋势。而院感办提供的院内感染报告指出:院内感染有60%系用药不当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