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待重塑“见证”形象-论新闻记者角色错位危机(一)
详细内容
[内容提要] “9.11”事件后,美国采取了打击恐怖分子的军事行动,参与报道的美国记者珀尔之死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以身殉职的记者人数在剧烈增长,作者认为:在越战后的数次战争中,有些记者身着军装,手持武器向“敌人”开枪,记者角色错位是危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军方实施的战时及军事新闻管制产生的压力也使记者定位变形;作者还剖析了记者陷入困境的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 记者 历史见证人 职业角色定位 军事新闻 政府控制
2002年1月23日,《华尔街日报》38岁的记者丹尼尔.珀尔在与宗教极端组织头目谢里克穆巴拉克吉拉尼事先安排的会面时神秘失踪。1月27日,《华尔街日报》和诸多的新闻媒体收到了一个自称为“恢复巴基斯坦主权运动”组织发出的电子邮件。这封电子邮件里有一张有人拿着一把手枪指着珀尔脑袋的照片,同时还要求美国立即释放所拘禁的“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成员,特别是“塔利班”前驻巴基斯坦大使扎伊夫。
当地时间2月20日,一名驻卡拉奇的巴基斯坦记者跟美国驻卡拉奇的领事馆取得联系,把一盘一天前收到的神秘录像带交给美国外交官。当人们将这盘录像带放进录像机,录像带中血腥画面让在场的人目瞪口呆:只见画面上的珀尔好像在跟什么人说话,突然,画面上闪过一只持着尖刀的手,不等他做出任何反应,锋利的刀已经割破了珀尔的咽喉!
北京时间2月22日6时10分,美国驻巴基斯坦外交官和美国国务院证实,在巴基斯坦被绑架的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丹尼尔珀尔不幸遇难。珀尔供职的《华尔街日报》随即也发布了这一消息。最伤心的当然要数珀尔的亲朋好友和同事们了。珀尔的亲人,尤其是他怀孕7个月的妻子更是肝肠寸断,为自己失去了“温和,善良,谦虚,多才多艺的丈夫”感到痛不欲生。这个消息也使《华尔街日报》的编辑记者震惊、伤心,一些人甚至失声痛哭!
当然,在丹尼尔.珀尔失踪直至被确认已遇害的这近一个月的时间里,美国政府及媒介极大地关注报道这种“企图威胁美国人、策划犯罪和野蛮行径”,受害者亲人、朋友的眼泪,激发了全国上下“反恐”的决心。
包括珀尔在内,仅仅从美国开始军事打击阿富汗以来,已经有10名新闻工作者在阿富汗或者巴基斯坦境内被害:2001年11月11日,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萨顿、RTL电台记者比约以及德国两名摄影记者遭塔利班分子袭击身亡;11月19日,4名来自意大利、西班牙及路透社的记者在阿富汗一连接贾拉拉巴德和首都喀布尔的公路上遭到伏击遇难;11月26日,瑞士电视摄影师在阿富汗北部城市旅店内被杀死;
我们再回溯过去的两百年间,有超过700名记者在报道战争时失去生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66名、越战中有65名;1992至2001年有399名记者以身殉职,2000年的死亡数字是56人,2001全球有55名记者殉职……。从一系列数字我们看到,记者成为袭击目标的现象在20世纪80年代上升很快,到90年代愈演愈烈。
中国有句古话: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记者不是使臣,但他(她)们有着比“使臣”更神圣的职责:见证历史,将事实、事件真像呈现给读者。这种斩“来使”行为,除了被人们认为是恐怖分子的残暴疯狂,应受到强烈谴责外,是不是还应该引起人们的思考?新闻界、新闻从业人员乃至社会、政府是不是也应从这些表面疯狂的行为中反省一下,找回一些失落的理智。
一、“历史见证人”的定位及记者角色的错位
历史需要记者,受众需要记者。据纽约美联社电,自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每周出版的新闻杂志的销售量都增加。《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在报摊的销售量增加了80%,《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销售量增加了42%。这是美国报刊发行审核局前天公布的数字。它是截至12月31日6个月的平均统计数字。在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之后的几个星期,这三份周刊的增幅最为显著。因为许多读者都想追踪有关九一一事件的新闻,过后,销量又大幅度回落。《新闻周刊》主席兼总编辑史密斯估计,在过去六个月内,《新闻周刊》的读者增加了15万人。《时代》周刊出版人麦克卡立克说,《时代》的销售量“高于正常水平”。①
为了能将更多的独家报道及时奉献给公众,各个媒体的记者奔波于世界上数不清的热点地区。他们有的穿梭于枪林弹雨之间,有的和各种恐怖分子或者暴力犯罪集团小心翼翼地打着交道。但他们是否都将自己定位于“见证战争”和“客观报道”、“忠实于受众”了呢?
英国《独立报》记者罗伯特.菲斯克回忆说:“记者在过去很少成为蓄意攻击的目标。我们是冲突纷争的公正见证人,往往是惟一的见证人,是第一个记录历史的人。甚至最凶狠的民兵也明白这一点。我记者当我1983年进入燃烧中的黎巴嫩城市卜汉敦时,一名巴勒斯坦游击队员命令他的手下说:“‘保护他,照顾他,他是个记者。’”②但是后来人们心目中记者的形象变了,这种形象改变可追溯到越南战争,那时,有些西方国家的记者是无须穿军装也可以开展工作的,但他们还是穿上军装,携带武器,向美国的敌人开枪。再接下来,1982年以色列记者带着手枪出现在被占领的黎巴嫩南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和英国电视记者开始穿着军装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头盔和迷彩服一应俱全;在最近的美国反恐行动中,福克斯新闻的记者热拉尔多.里韦拉带着枪来到贾拉拉巴德,声称一心要杀死本.拉登。再如还有一些西方记者,在巴勒斯坦人撤出贝鲁特时,头上带着巴勒斯坦的头巾;在库尔德人从空中进入伊拉克北部时,他们穿着库尔德人的服装;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纷争地区,记者们又在白沙瓦戴着普什图人的帽子。为什么要如此,没有人做出解释。③ 在这些记者眼里,负起作为一个事实见证的责任,已远没有满足作为入侵者或占领者的强者感觉重要了;或是为了体验异族装的风情?
这些记者们忘记了他们“旁观者”的角色,将自己变成了“戏中人”,成为战争中的参战者,并不是每个记者都将客观报道为已任。当然这还只是表面现象,更应引起重视的,也是更可怕的是来自新闻从业者对自己神圣职责的抛弃。英国《独立报》记者罗伯特.菲斯在文章中写道:“也许我们不再关心自己的职业了,也许我们都争相贬低自己的工作、相互嘲讽,对‘雇佣文人’这个荒谬的头衔受之如饴,但是我们本应把驻外记者这个工作视为体面而光荣的职业。去年(2001年)12月,一份美国报纸的大标题说我遭到阿富汗人毒打是罪有应得,这令我震惊。我几乎被打死,但是这篇文章提目却是《多元文化主义者受到应得教训》。当然,我的罪过在于我解释说这些人的亲人死于美国B-52飞机的轰炸,如果换了我,我也会报复。我应该指出的是,刊载这条可耻新闻的报纸正是丹尼尔.珀尔所在的报纸《华尔街日报》。”罗伯特.菲斯大声疾呼:“是我们大家――穿着军装或导异族服装的记者――导致了过去曾保护我们生命的中立立场和体面地位的瓦解。如果我们现在不停止这种做法,那么当下一个同行落入暴徒之手并被视为间谍时,我们怎么能提出抗议呢?”。 ④
我们看到,这种错位带来的危机最直接的当然就是影响记者的声誉和人身安全,当然,这种错位也许是有人愿意看到的,为什么如此说,我们不妨寻找一下错位原因以及危机产生的根源。
二、战时及军事新闻管理的压力使新闻记者定位变形
一些国家的军方对记者的态度在不断恶化,如据法新社2002年4月5日电:以色列军向聚集在巴勒斯坦领袖阿拉法总部前的40名记者抛掷5枚眩晕手榴弹(Stun grenade)。眩晕手榴弹是一种防暴手榴弹,它以响声和闪光使人眩晕迷茫不知所措。虽未接到有人在这起事故中受伤的报告。但其中一枚眩晕手榴弹刚好落在一名摄影员的脚上。这群记者聚集在阿拉法的总部前,准备采访美国中东特使津尼同阿拉法会晤的新闻。约有10多名以色列军恐吓记者,要他们尽速离开。以军向空鸣枪,一名以军还通过扬声器喊话:“不准记者采访。”⑤ 此前,还没有此类大规模驱赶记者的报道,这篇文章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记者的地位在不断下降。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已很少遇到大规模的战争状况,因此无论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还是新闻媒体,都对战时新闻管理缺乏针对性研究。但我们对这一概念并不陌生,在《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一书中,就看到从1938―1945年,国民党政府先后颁发了《修正抗战期间图书杂志审查标准》、《战时图书杂志原稿审查办法》、《战时出版品审查办法及禁载标准》、《战时新闻检察办法》、《战时新闻违检惩罚办法》、《战时空军新闻限制办法》、《战时新闻禁载标准》等数十项规定。这些规定的内容主要是:战时新闻管理由战时新闻检查局执行,集中管理战时全国新闻检查事宜,战时新闻检查局隶属于军事委员会,另有一些工作由国民党宣传部负责。
当国家处于战争状态时,国家有关部门要对新闻实施管理,美国也不例外。海湾战争中,美国新闻界围绕着对国防部的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不仅在海湾战争期间就进行得非常激烈,即使在海湾战争结束后,其斗争仍然方兴未艾。 据介绍,海湾战争爆发后,美国就有15个新闻单位驻华盛顿的办事机构负责人联名写信给美国国防部长迪克・切尼,抗议国防部对海湾战争中采访新闻的限制。
1992年末,17位美国大众传播媒介的头面人物联名写信给切尼,并送上一份报告,称海湾战争是“现代美国历史上最为隐秘的重大战争”,他们要求和切尼部长举行一次会谈,以解决未来战争中的新闻采访问题。信中说:“我们认为在执行沙漠风暴军事行动期间,五角大楼的安排使文字和摄影记者不可能对公众及时地描绘战争的真实情况。” 信中列举了媒介在海湾战争期间与新闻界合作的情况即发生的矛盾,对设置记者团的做法提出了异议,并对大多数军方官员不与记者合作,控制记者活动,不让记者接触士兵,对记者施加压力,压制反对意见提出了抗议,指出:“有时军方还有鼓励违反采访准则的情况,企图利用报纸来传播错误信息。” 例如,记者在1991年2月17日一次较为详尽地报道海军陆战队如何实施反对伊拉克军队的两栖作战方案,表面上看,这一信息违反了某些军方的规定,但这些消息是由军方官员提供的,而且还经过了新闻检察官的检查。直至战争平息以后,盟军司令诺曼・施瓦兹科普夫才说明了原因。军方利用了新闻界来传播假情报以迷惑伊拉克军队,军方将安全检查和利用新闻记者的报道结合起来为战争服务。信中还称: “在民主自由的国家中,政府这样对新闻进行完全的控制是没有先例的。” 他们认为,要处理好新闻界和军方的关系,既要保护军队军事行动的安全,也要保护公众知情权利。他们同时认为,在前述军事行动中,前者是成功的,而后者却受到了损害。新闻界给切尼的信中还附上一份声明,提出了在未来战争中采访军事新闻的10项原则,它们是:
1、独立报道是报道美国军事行动的主要手段。
2、应限制把记者集中起来发布新闻的做法。集中采访团意味着只要一个新闻记者的代表小组参与任何一次美国军事行动就行了。这些记者小组不应在战争打响24小时到36小时的第一发展阶段还存在,而应立即解散,以利独立报道。记者团的方式并;非采访美军的普遍标准手段。
3、记者应对那些明显不得公开报道的地方采取相应的办法工作,但不应违反独立采访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