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域中社区党建创新之路(一)
详细内容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对推进社区建设的意义、目标、内容、要求等进行了明确阐述,为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区指明了方向。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区,应当是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区。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建设和谐社区的各项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始终把广大居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背景下的社区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窗口和缩影,它是聚居在一定地域内居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不是行政单位,不是经济组织,也不是社会组织,社会性是它的本质属性。目前我国城市的社区转型、社区组织多样化和社区成员异质化的诸特征日益凸现,社区的主体、民主建设、理念和价值观等问题也亟待完善和提高。和谐社会与和谐社区紧密相联。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和谐社会是由无数个和谐社区联结而成。建设和谐社会必先构建和谐社区。
今天,社区已经成为各种社会群体的聚焦点。当前生活在社区中的各种人都会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我国各省市都以构建平安和谐社区为目标,创建社区建设示范区活动,深入开展了示范街道示范社区工作,结合固本强基工程,在组织机制建设、社区服务、社区共建、社区基础设施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当前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第一,社区建设观念落后,社区居民参与意识差。越来越多的居民面向市场,公民意识增强,但对社区的依附性参与减弱。有些城市领导对社区建设也不够重视,在许多部门的思想意识中,存在着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重城市建设轻社区建设的落后观念。这样也导致社区基础设施薄弱,办公经费缺少。形成了当前“责任进社区,而权力未进社区;事务进社区,而经费未进社区”的现象。
第二,社区管理体制不顺畅,管理及服务体制不完善。因为主要忙于完成政府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社区管理的事权、财权、过于集中在“条条”上,城市社区往往责大权小,难以起到协调作用,更难实现持续、长效的管理。基层政府的政策包括投入政策、组织政策、服务措施对公共事业、社区自我、经营性等服务分类仍不十分明确,缺乏有效的协调服务机制以致有的服务项目多家在搞,有些服务项目无人来搞,“交叉”和空白现象同时并存。这对以公共服务为主的社区服务来说仍是十分滞后的。
第三,社区党组织建设中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变化。社区中“两新”组织党员、流动党员、下岗职工党员、人户分离党员、离退休党员和年龄过大免过组织生活党员越来越多。而社区是党在城市执政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社区党组织建设工作。只有把每一个社区的工作都做扎实了,使社区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好桥梁作用,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社区党建和实现社区和谐的内在关系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和谐社会离不开党的领导。同时这也是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一种责任。坚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能否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关键所在。可见,党的领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
第二,城市基层社区是社区党组织的有效依托和发展基地。社区的稳定性使党的工作有了具体的对象,社区的动态性使党的工作有了延展的空间,社区的区位特征使党组织在基层社会中的工作犹如扼守要津,可以依托社区机构和组织,在生活情境中与群众发生直接联系,协调利益关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基层社会的和谐。
第三,要实现社区和谐,尤其要看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如何。城市社区工作面宽量大、矛盾集中、情况复杂,选好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是确保社区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和出色完成的关键。加强社区党建,夯实执政基础,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关系尤为重大。我们要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着力扩大社区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建立起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居委会党支部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各类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新格局。通过为社区居民办好事、利用各类资源来推进社区建设,实现社区工作的社会化,使社区党建工作深入到为民办实事的具体工作中去,深入到化解社会各类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中去,深入到居民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去。
三、大力创新社区党建,重力构建和谐社区
社区党建是一种区域化的党建工作,其目标是要建立一种以街道常委为核心,以社区党总支(支部) 和所有党员为主体,辖区所有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块结合的区域性的党建新格局,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工作中的领导作用,扩大党的工作在社区的覆盖面,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为辖区两个文明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和思想保证。社区党建的任务很多,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要加强对社区建设的领导,既要加强对街道、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治安综合治理、社区服务等的领导,又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新经济组织党建,搞好党员教育管理,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等。
笔者认为要出色地完成社区党建任务,实现社区党建目标,构建和谐社区必须走创新社区党建之路。具体而言,必须着重开展四大创新; 从“管理”到“服务”,社区党建的工作观念创新;整合资源,社区党建的组织运转创新;招考公选,社区党员干部队伍的任用管理创新;联合互动,社区党建和单位党建协作格局创新。
第一,从“管理”到“服务”,社区党建的工作理念创新。
要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角色定位创新和让群众满意的价值取向创新。首先,在社区党组织建设中要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加强党员的权利意识。从较多地要求党员做什么,即狭义的“党员管理”,转到更多地关心党员希望做什么、需要做什么,即“党员服务”上,特别是针对流动党员的服务。在帮助党员实现意愿的过程中,实现管理、教育党员,发挥党员作用的目的。同时,社区党组织负责人通过公推直选胜出,这样激发和调动干部群众参与民主的积极性。其次,探索建立党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三联”制度,建立“民情意见箱”,开辟了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便捷通道。全面推行党务公开,及时向党员或社会通报党内重大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情况。开展好社区事物公开工作,建立社区事物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第二,整合资源,社区党建的组织运转创新。
作为区域性的工作,社区党建应当有适合的组织运转机制,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进一步推动社区建设。首先,为了有效解决有关部门和事业单位业务工作进社区太多和不规范的问题,需要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其次,为了给社区正常运转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必须加大财政资金和办公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再次,积极构建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社区居委会、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机构完善齐备、相互配合的社区组织体系。还需要大力加强社区制度建设,真正实现社区制度“七健全”,即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社区建设工作协调小组会议、居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干部、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干部联系贫困居民、居民自治等制度健全。最后,建立目标管理和科学的考评体系。从机制上调动他们参与社区工作的积极性。由党工委组织广大群众对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进行广泛的评议。同时要建立定期评议和结果反馈制度,把社区意见及时反馈给辖区单位和党员的主管部门,作为考评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