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张闻天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萌芽(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张闻天社会主义本质思想萌芽现实意义
论文摘要:张闻天同志作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张闻天同志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作了长期的探索,初步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萌芽,为后来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这对于我们加深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解,澄清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模糊认识,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张闻天同志作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张闻天同志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作了长期的探索,初步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萌芽,为后来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20世纪社会主义实践中长期没有解决的基本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斯大林、毛泽东以及他们的同时代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有的是正确的,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也有的是不正确的,其中有些是对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误解,停留在本本上和已有的结论上,有些是不科学的甚至是扭曲的认识,也有的是附加给马列的。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几十年社会主义实践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时,排除了种种错误认识。他明确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也不是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自1980年首次使用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概念以来,曾先后四次提到过社会主义本质问题。1992年春,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第一次全新而完整的概括。我们在理解和把握邓小平这一社会主义本质论时,必须注意三个有机结合的相对独立的要素,而且必须从三个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体性上去把握,因为它是一个完整的概念。第一个要素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第二个要素,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第三个要素,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一个要素是基础,第二个要素是途径,第三个要素是目的。所以,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实际上是基础、途径、目的三要素的统一体。我们在考察张闻天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萌芽时,也要按此三个要素去把握。
一、关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历来重视发展生产力,认为社会主义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因而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设想的社会主义应该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因而发展生产力自然不会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所以,以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是从生产关系出发来界定社会主义的,认为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由于现实情况超出了马克思当年的预料,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进入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成了这些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首要问题。邓小平同志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来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性质的东西当做“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东西当做资本主义性质的东西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强调社会主义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
张闻天同志在19世纪60年代初就认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庐山会议后,张闻天同志被撤销了外交部的领导职务,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经济研究所任“特约研究员”。他身处逆境,仍孜孜不倦地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写出了大量论着。他在1961年8月2日写的《论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阶段》一文中曾明确提出:“必须指出: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首要任务。这里需要认清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革命――改变生产关系――大大发展生产力――再改变生产关系。现在是要利用有利的生产关系,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现在生产关系中的所有制不用改变,应是更加完善;现在生产关系中的分配也不用改变,也应更加完善。需要经常调整的,是人与人的关系,特别是领导与被领导、中央与地方、个别与全体,国家、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而这一切也是为了有利于发展生产。”在张闻天同志看来,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和调整,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调整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首要任务。
张闻天同志还从人民公社化运动所带来的不幸后果中,特别注意到不顾生产力状况而盲目改革所有制的事实。他在1961年8月评价一本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笔记中写道:现在普遍的论点是只讲生产关系,不讲生产力,使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脱节。他尖锐地批评那种热衷于不断改变生产关系的错误潮流说,“不能把不断改变生产关系当做拜物教”。“离开了生产力谈生产关系的发展,必然陷于主观唯心主义”,“没有最新的技术单靠体力劳动,社会主义是建立不起来的,更不要说共产主义”。关于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生产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张闻天在当时曾经有过透彻的理论分析。他认为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关系要经常做一些必要的调整。这种调整是根据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且只是为了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脱离发展生产力的需要而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不但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看做僵化不变的东西和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看做可以任意调整的东西,都是把生产关系同生产力脱离,都是不对的。“生产关系的调整是否合适,是看它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增加了物质生产。”所以,张闻天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调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是为了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已经以不同的语言表述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必须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张闻天同志只是没有直接提出“解放”生产力,而是说要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没有说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而是认为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任务。可见,张闻天同志的这一段论述,已包含了社会主义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思想的萌芽。
二、关于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
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这是在历史的动态过程中实现和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经过程。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属性,它的实现必须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必要条件。生产资料和所有制是产生剥削和两极分化的根源,而这些现象又是生产力发展不充分的必然产物。因此,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生产资料公有制才能完全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才能最终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壮大和发展,需要有一个过程,因而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历史的动态过程。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不可能实现单一公有制。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地位和主导作用,决定了当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因此,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必要条件。所以,邓小平同志于1985年就指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