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社会主义>浅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

浅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

详细内容

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是十六大以来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之一,是一项长久的系统工程,准确把握其基本内容,深刻领会其重要意义。积极探索其建设途径,必将有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意义;建设途径
  
  党的七七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好、研究好、宣传好这个核心价值体系。
  
  一、准确把握其基本内容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践证明,中国革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之所以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就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同样证明,只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起来,并不断进行创新,才能指导中国革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走向胜利。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意识出现了多样化倾向。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必须更加坚定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必须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共同的理想是一个民族团结奋斗的目标和追求,没有理想和追求。就没有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共同理想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经过实践的检验,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摆脱贫穷、落后和挨打的局面,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梦想和追求。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在全社会树立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必然性。
  
  (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大多数民族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和思想情感的集中反映。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一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和中国人民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是实现全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每一个时代所体现和倡导的各种精神,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64字创业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其实质都是体现锐意改革进取和勇于创新,都以爱国精神为支柱,体现着振兴中华爱国主义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总结了古往今来人类文明之精华,鲜明地回答了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社会主义社会公民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为最广泛地统一当前多种思想观念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内容。其中,指导思想是灵魂,共同理想是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髓,荣辱观是基础。没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失去了方向和灵魂;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失去了内核和主题;没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失去了精髓和主旋律;没有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失去了价值坐标和道德标准。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这些内容及相互间的关系,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
  
  二、深刻认识其重要意义
  
  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还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经济体制上说,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从政治体制上说,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意识形态上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这些根本性的制度和要求相适应,必然要有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就明确告诉我们不论在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的情况下,不论在价值取向发生了怎样变化的情况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部位是不能动摇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有利于我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二)净化社会风气的需要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进步,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是社会主流。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一些现象诸如精神危机、信仰危机、道德危机,也在不断地冲击人们。如在学校,极少数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在思想道德规范领域存在的这些严重问题,不仅损害着人的尊严,而且败坏着我们的社会风气,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正是对人们的社会道德缺乏的关注与修复,它集中回答了用什么样的价值观来引领人们在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和进步的问题,让人明白在思想道德领域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从而让正气得到弘扬,邪气无处藏身,良好社会风气得以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