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基础教育论文>学前教育师资信息素养的数据挖掘应用研究(一)

学前教育师资信息素养的数据挖掘应用研究(一)

详细内容

摘要:学前教育师资信息素养是特指幼儿园教师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获取相关教学信息,并创造性开发、合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从而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技术技能。从数据挖掘的角度,根据个人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学前教育师资信息素养的特点,将研究对象分解成三个部分,并提出研究的意义和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打好基础。
关键词:学前教育;信息素养;数据挖掘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界出现了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发展趋势,国内学者称之为教育信息化。教育的信息化逐渐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平台,而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大厦的奠基石,它的信息化对整个教育信息化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有了好的软、硬件环境,教师们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有着重要意义。
信息素养,通俗的理解是对信息的搜索、加工、处理,再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对信息内化,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素养、能力在网络时代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幼儿教师朝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素质。幼儿园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当是“知道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以获取相关学前教育教学信息,创造性地开发、丰富幼儿园教育资源,合理、灵活运用多种信息解决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技术技能”。
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是闽南地区重要的学前教育培养基地,每年都会为社会输送300~500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分布在闽南、闽西和闽北等地区,为提升海峡西岸的学前教育质量做出贡献。为适应学前教育信息化进程,学院每年都会举办幼儿园信息技术师资培训,培训内容从以前单一的办公化软件应用基础,发展到现在的多媒体软件应用、课件制作等更高技能。
由于幼儿园教师多来自闽南三地,数量庞大,可以利用深度访谈、网上问卷、网下答卷等多种形式收集所需的信息,从而建立起相关的数据库。随着调查研究的展开,数据资料和信息量将会急剧增大。以泉州地区为例,截止到2004年共有幼儿园604所,加上各种幼教机构,将达到700个单位,一个普通幼儿园一般师资有40人左右,这样单单泉州地区从事幼教行业的人员就有近3万人,而每个教师的数据资料包含有多方面,其中包含着巨大的信息资源。要如何合理地、高效地挖掘出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我们的教育培训提供指导,单靠传统的数据分析手段是无法胜任的。因此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以及所在单位的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面向学前教育师资信息素养的数据挖掘技术研究。
数据挖掘,现在已经在一些领域上得到成功的应用,在高层次的教育管理领域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不仅是师范院校、综合大学,包括很多大公司、大企业也参与到这项造福未来的事业中。
在学前教育管理领域上,数据挖掘还是个全新的课题。本文将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被研究对象――幼儿园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信息素养,包括:
1.个人信息意识与态度,包括教师的业务能力、信息环境建设,以及教师的信息意识,利用信息手段解决工作和生活问题的主动性。
2.个人信息知识和技能水平,包括教师多媒体软件使用情况、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网络技能、知识技能与课件制作的能力。
3.个人信息素养综合因素以及学习目标,包括信息化教学意识、信息道德与安全、信息技术培训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困难。
通过对以上三方面的研究分析,我们希望能从中找出影响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主观和客观因素,从而指导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方案的制订,更有助于学前教育师资职前教学计划的制订以及培养目标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