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会计研究论文>论会计信息市场失灵与治理(一)

论会计信息市场失灵与治理(一)

详细内容

[摘要] 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诚信危机制约了会计市场的健康发展,导致会计信息市场失灵。本文从会计信息特性入手分析会计市场失灵是由于利益的驱使、会计信息市场发育不健全的所致,提出了治理会计信息市场失灵,挽救会计诚信危机的对策。
[关键词] 会计信息 市场失灵 诚信 危机



会计作为一个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部分,是会计工作的成果是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透明充分的会计信息不仅是各种交易,特别是投资交易所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具有经济价值。在市场经济机制下,由于人们经济行为是为了追寻、谋求私利最大化。在会计信息市场也存在为了谋求私利的行为主体,他们未能向市场提供有效率的社会需要的、真实的会计信息,其结果是会计失信。即上市公司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其他相关者利益,采取与会计师事务所合谋共同操纵会计报表,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因而,导致会计信息市场失灵,造成会计诚信危机。
一、 会计信息市场的特性分析
1、需求主体多样性
注册会计师作为提供财务信息的主要承担者与鉴证者,其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和可信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的流向与配置结构,影响到社会经济运行秩序和运行效率。虽然会计信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它,也非每个人都愿意花时间去研究和分析它,但是由于会计信息的需求主体范围很广,包括了企业组织以及与之有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政府部门等;虽然会计信息受到越来越多利益主体的关注,但是有效的需求主体缺位也是不争的事实(蒋尧明、罗新华,2003)。目前,我国企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需求主要是由政府创造的,而非市场的内在要求。无论是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还是企业验资、国有企业年检、外商投资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外汇年检等,这些服务的主要需求部门,是政府管制机构,而非真正的市场。
2、会计信息的特性
一般商品的供给者从商品的供给中可以得到经济利益,供给的创新与需求水平的提高共同成为商品市场发展的动力。但会计信息与一般商品不同。首先,会计信息的披露对企业来讲不能从中得到直接的经济利益,甚至不能补偿信息披露的成本。其次,由于会计信息的其他来源不存在或即使存在也不为信息使用者所用,导致会计信息的提供被企业管理当局垄断控制,企业管理当局以及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是会计信息市场中会计信息的垄断提供者。因此,会计信息的供给(数量或质量),相对于需求,总是不足。由于需求不足,则会计信息的供给与需求必将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达到均衡,这样必将影响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同时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通常拥有会计信息的优势,他们正是利用这种不对称性的信息优势,向外界披露对自己有利的信息,甚至有的通过舞弊、欺诈和违法手段,获取不当利益。
二、 会计市场失灵的原因
(一)利益的驱使——会计信息市场扭曲
目前,我国虽然有效的会计信息需求者缺位,但却存在对虚假会计信息需求的冲动。具体表现如下:
1、作为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采取会计造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多圈钱”。这些公司通过虚假会计信息,骗取上市、配股和增发的资格,向社会募集巨额资金。筹集后,或转移,或改变投向,造成企业资产闲置、业绩滑坡,甚至亏损,结果巨额损失由股民承担。其次,决策层,包括董事会成员、经理层,以及其他高层管理人员,他们所关心的是个人报酬和职位的升迁。当公司业绩不佳时,他们为了获得不正当的局部利益、或虚构政绩、或逃避税收,指令或授意会计人员弄虚作假。通过会计采取失信行动操纵调节利润,改变公司形象,骗取股民购买其股票。因此,作为审计产品购买方的公司企业,其对审计服务的需求同样是因为政府管理机构的要求而产生的,产品质量的高低对他们的利益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影响,他们最需要的是价格低廉、“麻烦”较少又合“口味”的审计服务。
2、作为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会计、审计报告,也离不开利益动机的驱使。在激烈的竞争中,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讲:为了稳定客户、拓展业务,在相关法规执行不严、处罚不力的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往往违背职业道德,丧失客观公正的立场,忽视社会责任。在同行业激烈的竞争中,他们为了获取收益,不得不服从于上市公司的意见出具不实的审计报告,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通过出具虚假报告,可以向上市公司收取审计费用,维持良好关系,拉住客户。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讲:通过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可以要求上市公司向注册会计师提供额外的好处,如现金、股票等有价证券,甚至汽车、洋房。
从理论上讲,会计信息供给与需求作为矛盾的统一体,它们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共同决定着会计信息质量,任何忽视需求质量的行为,都不可能形成令人满意的供给质量。但我国的现实却令人失望:由于尚未形成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市场需求主体;会计信息反馈渠道不畅,制约了需求者主张保护自身利益的积极性;信息的无偿取得,打破了供给质量与需求价格之间的内在制衡机制,削弱了需求方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追求和监督,会计信息真实性受到影响;而信息质量的普遍低劣,反过来又抑制了有效需求市场的最终形成。由于利益的趋使,会计师事务所若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反而可能会导致自身市场份额的下降。
(二)发育不健全的会计信息市场——会计信息市场失灵根源
1、审计产品的生产方——会计师事务所缺陷
改革开放以来,会计师事务所如雨后春笋。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审计产品的生产方和鉴证者,由于急聚膨胀,目前的会计服务市场已成为发育不良买方市场,形成买方垄断。此时上市公司成为稀缺的资源,并且上市公司对事务所的选择有很大的自主性,而会计师事务所处于被动、被支配地位。
(1)注册会计师的两难窘境
注册会计师(CPA)是从社会公众的普遍信任中派生出来的具有公众代理性质的职业,被称为“经济警察”。注册会计师利用自己的技能和知识参加经济活动提供会计信息,为社会公众的经济决策的提供帮助。作为注册会计师,其首要职责就是对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各种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专业鉴证,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目前披露的财务欺诈案中,一些注册会计师违背职业道德,甚至不惜以身试法,帮助上市公司做假账,为虚假财务报告出具无保留的审计意见。面对这种局面,社会公众指责注册会计师诚信缺失,而注册会计师却埋怨中国的市场信用度太低,执业环境险恶,会计失信迫不得以。就当前而言,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低,特别是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泛滥,固然有执业会计师自身的执业水平和道德素质低劣等问题,但也确实不能排除市场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当前会计市场的恶性竞争已成为影响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重要因素。注册会计师既要独善其身、坚持原则,又保住市场,处于两难窘境 。
(2)会计市场恶性竞争
由于我国的会计市场即注册会计师市场已处于买方市场,决定了会计师事务所之间争夺客户的竞争必然是激烈的,甚至是残酷的,或者是不正当的。这种竞争的激烈性在争夺有限的上市公司中显得更为突出。据 中国证监会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股市建立15年来,境内上市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381家(A、B股)(张旭东、毛晓梅,2005.11),而具有上市公司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仅有100多家,平均每家事务所的上市公司审计客户10家左右,用注册会计师的话说是:“行业内对客户的争夺,到了无所不用的地步。”由于会计市场恶性竞争,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不迁就上市公司,甚至把与之共谋作为一种理性选择。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大多屈从于直接购买者——上市公司的意见,而并不考虑非购买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