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一)
详细内容
【摘要】理工科大学生不仅要具有科学文化素养,还要具有人文素养。因此,必须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本文对分析了人文素质教育对理工科大学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 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内在心理品质,由知识、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良好的综合素质是大学生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而包括较强的创性精神、创新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内的人文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后者在大学生漫长的职业生涯中甚至起着更加至关重要的作用[1-2]。
近年来各国都在整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特别是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以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同步发展,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已刻不容缓。
1 人文素质教育对理工科大学生的重要性
当今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存在文化底蕴的缺失、价值观的功利倾向、心理自我调适能力的缺乏、科学至上与人文贬值等严重问题[3]。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对形成理工科大学生优秀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4]。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理工科大学生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语言及其记录符号――文字,是表达人的思维、交流人的思想和感情的基本工具。对语言表达,大学生理应掌握丰富的语言文字知识与表达能力,但现实并非如此。一些理工科大学生不懂文、史、哲知识,对人文社会科学,尤其是对中国文化、中国地理、中国历史知之甚少,这也正是一些大学生被批评为“有知识、无文化”、“高学历、低素养”的原因所在。
(2)有利于科学性学习和思维方法的养成。人文素质对一个人精神境界的升华、想象力、创造力的开发及思维方式的拓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能增进思维开拓、求异与创新、推动想象与联想、触发创造思维的火花。文学艺术的形象思维,有利于科学技术的逻辑思维。有利于保证我们撰写的实验报告、学术著作的准确性、条理性、逻辑性和科学性。
(3)有利于责任意识的强化。通过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促进理工科大学生更多地关注世界剧变,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族兴衰,关注周围变化,关注他人感受,从而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亲人、对他人的责任意识。一个人美好精神风貌的形成、高尚道德的建树、伟大人格的升华,无不得益于人文素质的培养。而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塑造一个有价值的人生,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有利于竞争意识和适应能力的增强。通过人文素质教育,促使大学生认识复杂时代的发展趋势,感受到竞争的严峻挑战,不断增强面对环境变化的承受能力,尽快提高自我发展的适应能力,进而促进大学生真正朝着高智商、高情商兼备的方面努力迈进,培养更多能适应社会变化和市场竞争的高素质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自然科学越发达,越应重视人文科学。21世纪的高等教育,将是从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分离与失衡向二者融合、相互渗透、协调发展转变的新时代,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