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当代中国文化>当代中国的种族主义言说(一)

当代中国的种族主义言说(一)

详细内容

民族主义是当代中国众多意识形态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端,但是迄今为止的有关讨论还没有触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即这个民族主义中包含相当强烈的种族主义因素。种族主义在中国似乎从来不是一个问题:由于难得和其他肤色的人种大规模交流,中国人的种族观念向来淡薄;中国人本身就是西方种族主义的受害者;中国国内复杂的族群关系限制了学术讨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为民族和种族问题是由阶级问题派生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种族主义与中国无关;中国一向支持世界反种族主义的斗争等等。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世界上普遍存在的种族主义在中国似乎成了例外。
  概括来说,种族主义意识形态的一些基本概念虽然在中国近代史上已经产生,但进入大众话语,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1980年代早期,主要借助于大众传媒和娱乐的兴起。毛泽东时代的革命意识形态是一种全能型的意识形态,它把中国人分解为各种“分子”,个人的身份建立在阶级论和与政权关系的基础上,而不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文革之后,“革命”话语被“强国”话语取代,民族主义重新成为“中国人”认同的基础。由于缺乏对种族主义的敏感,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种族主义的观念乘虚而入,不但混杂在民族主义中,甚至还被认为是“爱国主义”。经过30多年的发展,这个种族主义的意识形态已经有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话语。它用“两黑一黄”(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和“炎黄子孙”来定义“中国人”,不但使用的是生物学的标准,而且相信这个种族来自一个单一的祖先,其血统的纯洁性亘古未变;它把产生这个“种族”的自然环境神秘化,在黄河和黄土地与“黄皮肤”之间建立了联系;它讴歌“血”和“中国心”这些既原始又有生物性的观念在维系“中国人”身份中的作用;它在原来只是民俗学意义的“龙”的基础上虚构出一条“神龙”,作为这个种族的图腾和受到神佑的象征,甚至自命为“龙的传人”;它把几十万年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活动过的猿人作为今天中华民族的“祖先”,让人相信“我们”早在人类演化史上就与众不同,用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最后,它用种族主义的观念来解释中华文明为什么是世界历史上唯一系统地延续下来的文明。这些种族主义的言说并没有一个正式的系统的文本,而基本上是分散地表现出来的,尤其通过通俗文化、媒体文字和网络讨论,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在学校教育中。它们合在一起对大众意识有着强烈的影响,并一直被误认为是民族主义甚至爱国主义。
  
  “黄种人”和“黄”
  ——种族主义最直白的宣言
  
  当前,中国民族主义话语中的种族主义因素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流行文化中。谢霆锋的《黄种人》就是一个突出事例:
  黄种人来到地上挺起新的胸膛/黄种人走在路上天下知我不一样/越动荡越勇敢世界变更要让我闯/一身坦荡荡到四方/五千年终于轮到我上场/从来没有医不好的伤只有最古老的力量/所有散在土地里的黄载着顽强背上东方。
  这种具有鲜明种族主义色彩的歌曲不但有人大声唱,而且受到热捧。谢霆锋的一个DVD专辑介绍《黄种人》是“宣扬新一代民族精神的励志歌”。一个自称“华夏的盾牌”的网民为《黄种人》作了修改,因为《黄种人》是数年前为庆祝中国获得奥运会主办权而创作的,时过境迁,要“由申奥的内容变为炎黄子孙版”从而永远唱下去:
  源自女娲造人的黄/还是在从前的华夏/所有历史褪后的黄/其实夕阳仍在我身上/传承三皇五帝的血/还是我们黄金的人类/所有迷失在天下的黄/就让我来给他名状/黄种人来到地上/挺起新的胸膛/黄种人走在路上/天下知我不一样/越动荡越勇敢/无尽世界让我开拓/一身坦荡荡到四方/三百年终于等到我出场!……黄种人/走在路上/天下知我最疯狂/越动荡/越勇敢/大地印着我的黄/一身坦荡荡/后土在下/看我如何杀四方。
  谢霆锋演唱的歌词中“五千年终于等到我出场”在这里被改为“三百年终于等到我出场”,想来是要说明中国只是在近三百年落后了,现在要索回这个领先地位。歌词说明作者具有相当的历史和文化思考,文字表现力很强。这两首歌的歌词中不但弥漫着种族主义的杀气,建立了以黄为美的种族主义美学观,而且表现了和种族主义有密切联系的男性沙文主义。
  谢霆锋的歌把自1980年代以来持续发展的一个政治文化现象推到了最引人注目的地步。这个政治文化现象就是在许多海外华人歌星作品中直接或间接表现出来的种族主义观念,它的开端是台湾歌星侯德健创作的《龙的传人》在大陆的流行。
  
  “龙的传人”:1980年代
  种族主义话语的开端
  
  “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这两句歌词1983年在大陆开始传唱时,引起的是一种震撼的效果:原来爱国歌曲可以赞美人的种族生理特征!今天流行文化中所有那些有关肤色、发色、眼睛的颜色(其实多数中国人眼睛的颜色不是黑色而是褐色)、血统、祖先,并把这些和土地河流等等联系起来的种族言说,都是步这首歌的后尘。这两句歌词的种族主义内容既强烈又简明,它不但假定“中国人”千百年来保持着纯种,赋予“中国人”一种神秘的高贵的优越性—龙的传人,而且在含义上把“中国人”的历史延续这个社会文化过程归因于种族特性,还表达了这种种族特征永不改变的信念。
  《龙的传人》的由来是1978年美国与台湾断交,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这刺激了台湾当时以炎黄正统自居,视大陆为外来政权的民族主义情绪。当时是大学生的侯德健创作了这首歌曲。歌词是: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百年前宁静的一个夜/巨变前夕的深夜里/枪炮声敲碎了宁静夜/四面楚歌是姑息的剑/多少年炮声仍隆隆/多少年又是多少年/巨龙巨龙你擦亮眼/永永远远地擦亮眼。
  “巨龙脚底”指的是台湾,因不是在大陆,不能自称巨龙。“百年前”的“巨变”实际上表达的是美国和台湾断交后的悲愤、孤独和励志。“姑息的剑”原来是“洋人的剑”,指的是美国和整个西方世界对台湾的“背叛”,因台湾当局顾虑过于“刺激友邦”,在审查中要求改成“姑息的剑”。“姑息”在当时台湾语境下可以理解为西方对中国大陆的“姑息”。“巨龙擦亮眼”可以理解为对谁都不能盲目相信,要自强自立。和后来那些东施效颦、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打造”出来的“爱国歌曲”相比,侯德健这首歌创作于台湾本土政治危机的关头,是自发和真诚的,歌词和音乐都有相当的感染力,被台湾地区官方利用来鼓励台湾的民心和士气。后来,《龙的传人》很快就在大陆传唱开来,并正好赶上中国民族主义多年来第一次自发的表现。1980年代初,中国在一些体育赛事中创造了成绩,尤其是中国女排和亚运会金牌第一,为浩劫之余觉得自己处处落后的中国人提供了精神激励,而《龙的传人》为这种民族主义增添了表面上是历史的实际上是种族的因素。
  歌曲中的种族因素迎合了寻找一个超越政见、历史纠葛和党派之争,能包容所有“中国人”的意识形态的要求。因此,一首有反共背景的歌却在大陆走红,人人都为自己是“两黑一黄”的“龙的传人”而自豪,为台湾青年人创作出如此心向大陆的歌而欣慰,很少有人问一声“四面楚歌是姑息的剑”和“巨龙巨龙你擦亮眼”究竟是什么意思。但侯德健本人很快发现,在台湾狭隘的大汉民族主义/种族主义教育下,像他这样的青年竟然从来就不知道还有并非“两黑一黄”的中国人,这是他1983年第一次去西北看到少数族群时受到的震撼。后来,他公开向所有不是“两黑一黄”的中国人致歉,宣布把“两黑一黄”改为“不管你自己愿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