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跳舞:联想通过“疯狂”并购扭转困局(一)
详细内容
我们确实听到了尖叫。在联想正式宣布并购IBMPC业务的现场,很多中国人几乎是狂喜和亢奋,他们完全没有预料到这会真的发生。杨元庆激昂地宣告“梦想的实现”,一位记者描述说:“我看到联想员工眼中得胜者的神情。”但与此同时,国外媒体好像还一头雾水,他们问“谁是联想”;《德国财经时报》只说IBM卖给了“中国人”,在它的配图里,被一群红卫兵高举在手中的不是毛选,而变成了原本是蓝色巨人标志的“红色”的IBM笔记本――是不是有点反差?
刚过了40岁生日的杨元庆开始每天花一个小时来恶补英语,和众多联想员工一样,他开始艰难地学习西方语言并要做好管理和文化融合的准备。但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乔松一定知道这并不容易,这位并购的主要谈判人对《中国企业家》说,他在过去一年中常常憋着气,因为他总是不能像谈判对手一样流利地用英语骂粗话来发泄不满,老外听不懂国骂,乔松只能忍着。
你知道,乔松的遭遇是一个故事的结束,也只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在这之前,他为什么要大老远跑到美国人的地盘去受这个气?在这之后,他又如何把联想电脑卖给那些还把他当作中国红卫兵的高鼻梁老外?是的,联想太具有标志意义了,所以有人说,“即使失败,这也是一个伟大的错误。”当然,我们先要搞清楚为什么会有人尖叫。
“IBM所得远甚于联想”
总值17.5亿美元的买卖是中国IT产业史上的并购之最,PC巨子联想以在中国市场30亿美元的年营收额吞进IBM全球100亿美元的PC业务,包括其采购、市场和研发。数值上,新联想占有约8%的全球PC份额,排在前面的是分别拥有约17%和15%份额的戴尔和惠普。当然,新任董事长杨元庆既没有宣布一场国际化的胜利,也没有提到一个500强的诞生。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联想要用一段足够长的时间来证明。
尽管无法断言并购的成败,但观察家们已经迫不及待地从产业和宏观角度宣告它的历史性意义。东方高圣CEO陈明键的看法是,这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里占有了应该有的位置。在他眼里,中国作为制造中心就必然出现接盘PC制造的企业,非A即B。华尔街认同这将是一个趋势。锡恩管理咨询总裁姜汝祥并不看好并购的成功机率,却丝毫不讳言对它的赞美:“即使错误也是个伟大的错误,这就是革命烈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