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公司的六宗败与罪(一)
详细内容
“孤胆英雄”式灾难――企业管理没有制衡
顾雏军刚一出事,其原麾下的“独立董事”、“会计审计”们便纷纷离“主子”而去,这暴露了“独裁”高管环境下的全部“命点”,这与“上市公司”的制衡机制完全相悖。
华尔街十几家失败公司也是明证:犯有这样完全一致错误的共有9家企业、处于所犯错误而失败的概率第一位。
“一花独放”、“独裁管理”式企业已经在美国华尔街走到了尽头,通过20世纪末、21世纪开初那场华尔街“新经济”的大洗礼,使“孤胆英雄”式企业再难在西方国家梅开二度。
与之相反,近年来,中国企业的“个人英雄”领袖却大行其道、大放异彩,这值得中国、中国企业未来加以关注和反思,这是一个重要的不寻常信号。
企业和个人犯了错误一样都不要紧,关键是要能够认知并加以改正。但企业没有制衡,就没有机会发现错误,这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和一个企业最致命的地方。没有发现和改正企业错误的机制,将永远没有未来,没有希望,只有失败!
“打肿脸充胖子”――过高估计自己的天才与实力
无论是顾雏军,还是更早的唐万新、唐万年、赵新先,都有“打肿脸充胖子”的毛病。
在美国华尔街失败的10数家上市公司企业中,也有8家犯有这样盲目自大的方向性战略错误。
比如宝利来和施乐在应对世界市场的变化时,反应迟钝,看不出产业日落西山时的市场变化,当施乐总裁安妮・马尔卡希(AnneMulcahy)站出来说穿真相时――她在之前告诉分析家们,施乐的“商业模式无法可持续发展”――施乐已经到了几近破产的边缘时才认识到真相。这是华尔街企业所犯“十大错误”中的第2多、有8家企业因之而一败涂地。
“三九”又何尝不是如此,赵氏对收购上了瘾,当他发现“三九”过度收购、投资,再也没有办法拿出那么多钱时,企业已经濒临破产的边缘,处于苦苦挣扎状态。安然之败,这个华尔街的经典写照,也有类似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