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运作管理>活力,一个全新的管理挑战(一)

活力,一个全新的管理挑战(一)

详细内容

如何判断活力丧失?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纪,企业员工必须面对越来越快的工作节奏,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工作变得单调枯燥,容易出现生理、心智和情绪方面的问题。

  生理方面感到身体能量耗尽,持续感觉精力不济、极度疲倦和虚弱,常患感冒等小毛病,出现头疼、腰酸背痛、肠胃不适、失眠等症状,饮食习惯或体重骤变。

  心智方面感到自我效能感下降,包括:常常感到自己就像被淘空了,表达能力、记忆力、判断力下降,自尊降低、退缩、感到无能和失败,丧失理想,缺乏动机,认为自己无能为力,不相信努力会有结果等。

  情绪方面感到工作热情完全消失、情感资源干涸,情绪烦躁,容易发脾气,容易迁怒他人,对人冷漠无情,麻木不仁,无法关怀他人,悲观沮丧,抑郁消沉等。

  当员工出现上述症状时,我们可以判断员工失去活力。

  何谓员工活力?

  活力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概念,国内尚未有过专项研究,国外研究历史也非常短。这导致人们对活力的认识也不同:有把活力看作情感,有把活力当作积极情绪和心境状态,有把活力当作枯竭的另一极……那么,什么是活力呢?

  汉语词典将活力解释为:旺盛的生命力。活力用英语表示为“vigor”,意为身体或精神上的力量或能量。目前约定俗成的活力涵盖了以上两种解释,包括:个体感到他们拥有的体力、情绪能量和认知灵活性三方面内容。

  活力由三个维度的能量组成,即体力、情绪能量、认知灵敏性。就体力而言,有活力的员工表现出身体健康强壮,感觉精力充沛,饮食、睡眠良好等。就情绪能量而言,有活力的员工通常表现为情绪稳定,积极乐观,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关心、同情他人等。就认知灵活性而言,有活力的员工表现出思维敏捷,工作效率高,自信、动机强烈等。

  激发活力有哪些因素?

  我们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探讨是什么激发了员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