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背后难题 缺乏有效的执行文化(一)
详细内容
在过去20年内,为了发掘竞争优势,人们几乎用尽了各种手段。相比过去,保留核心客户和高效员工对每个行业都更为紧迫。
什么策略能够奏效?优秀组织找到了出路:创造热情追随的团队。优秀组织不认为员工和顾客像小型电脑一样,其一举一动都通过一些异常复杂的心理过程而预先设定。相反,优秀组织摒弃了认为人像机器一样行动的“硬”观点,转而接受人是情感导向的“软”观点。优秀组织深知,情感经济比理智经济要大得多。它们成功的秘诀在于,在优秀经理的带领下,在情感上打动员工和顾客。
不可否认,执行不力是很多组织的通病,这种通病的表现形式是推诿、抱怨、拖延。在《谁动了我的奶酪》作者约翰・米勒(JohncG・Miller)看来,执行不力的背后,是问题重重的企业文化,这就是约翰・米勒的新书《QBQ!问题背后的问题》的观点:个人责任意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核心。
在目前的企业文化中,个人责任感的缺失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推诿、抱怨、拖延与执行不力这些都是组织内部的通病,而缺乏责任意识的组织和个人将无法达成目标、无法在市场上与竞争对手一较长短、无法实现愿景,更无法让个人和团队更上一层楼。米勒表示,要我们别只是把“团队合作”挂在嘴边,而是问:“我该如何贡献一己之力?”以及“我要如何改变现状?”
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显然对此深为赞同,魏新认为,从企业运行的角度来看,每个企业都难免在运行过程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许多企业家在管理实践中采取了不少的改进措施,以图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比如不断地对企业的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引入新的激励机制,出台各种规章制度等。但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企业的运行效率并未得到真正的提高,不少所谓的企业管理专家也到不少企业“指手划脚”一番,引经据典开了药方要企业依方治病。但大部分企业运行效率低下的顽疾仍不见好转。一个企业组织运行效率的高低,除了与其组织架构的设置是否合理、有无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否存在有效的激励机制有关之外,还与这个企业的理念体系及文化建设密切有关,组织架构、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是有形的一面,而理念与文化是无形的一面,而且理念和文化关系到组织成员的工作态度问题,他对企业运行效率的高低影响也许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