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推行KOS"精益管理" 向企业七大浪费宣战(一)
详细内容
柯达首席行政长官白嘉理表示,柯达推行KOS初见成效,企业浪费明显减少。
“在实施KOS(KodakOperationSystem,即柯达运作系统)之前,柯达的马来西亚分公司开设一家新的柯达冲印店需要7个月;而在实施KOS之后,这个时间缩短为60天,而且成本也有大幅降低。”
首次以柯达全球首席行政长官(CAO)身份访华的白嘉理先生坐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面前,描述了KOS给柯达带来的变化。这也是柯达在全球实施KOS以来,白嘉理作为该系统最高主管首次面对媒体对其发表评论。
目标:消除企业7种浪费
柯达中国KOS部门经理孙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柯达运作系统的运作思路源自“丰田生产系统”的“精益生产”思想,即使用最少的资源人力、原材料、设备)生产出顾客需要的产品,或提供给客户满意的服务;从另一角度而言,就是通过管理手段杜绝各种浪费。
“我们认为在企业内部存在着7种浪费,而KOS的目的,就是尽力消除这7种浪费。”白嘉理告诉记者:“这7种浪费分别是过度生产、残次品、不必要的库存量、不适当的过程、过多的运输、等待和不必要的动作,它们耗费了资源但却没有产生价值。”
“KOS提倡的是外部导向。简单来说,这套系统就是客户什么时候需要产品,我们就什么时候提供;客户需要多少,我们提供多少。外部导向使柯达的每个投入都是有目的、有价值的,这样既避免了浪费,又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孙琳在一旁补充说。
思路:对规模经济的“反叛”
任何一种新观念与实践结合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阻力,KOS系统也不例外。
柯达刚开始实施KOS的时候,曾经面临巨大的挑战,那就是员工对此系统并不认同。因为KOS系统要从大规模生产重返小批量生产,这与现代工业强调的规模经济似乎“背道而驰”。
孙琳介绍说,胶卷行业一般都是大批量生产,以前柯达的工厂生产胶卷,不管客户需要的量是多少,每开一次锅炉就要连续生产一个星期甚至是一个月。而在KOS系统实施后,每开一次锅炉通常只生产一天。